小竹笋的副作用有哪些?
一般外用无副作用。内服:将鲜笋削皮洗净,用白糖(鲜笋100克,白糖10克)浸渍24小时后食之。每日1次。适宜于高血压、小儿麻疹、消化道出血,咯血、尿血患者食之。
《名医别录》载:竹笋,味甘,微寒,无毒。除胸中热,解酒毒,消渴,主丹石毒,去恶气,消痰爽胃。《本草纲目》中对竹笋也有详细的记述:“味甘,寒,无毒;主治消渴,利水道,可久食;生食、煮食皆可。”由此可知,笋味甘,性寒,有清热化痰、除湿宽肠之功,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咯血便血、胆囊炎等疾病。
竹笋有南竹笋和冬竹笋等品种,其外皮颜色、节子的宽窄有所不同,但成分基本是一样的,有《本草纲目》中的记载可以佐证。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看,冬笋中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钙、磷、铁、维生素B2 以及胡萝卜素、烟酸等含量十分丰富,特别是纤维素含量很高。纤维素是一种可治肠癌的植物精品,对消化道癌症也有预防作用。
但是,竹笋有小毒,《本草纲目》亦有记述,它是由毛竹的地下茎发出的嫩芽,内有草酸和氰酸,能刺激肠胃,有滑肠的作用,易引起肠胃不适,并有肠胃疼胀和腹泻等症状出现。竹笋引起腹泻,还与其中具有收敛作用的鞣酸(也叫单宁酸)有关。鞣酸能刺激肠壁,还会妨碍肠内食物的正常消化,且具有收敛作用,易使大便干燥,所以易患腹泻及大便燥结者宜少食。竹笋的纤维素含量高,能刮胃,有消化道溃汤的人少食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