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鱼怎么做好吃?
作为一个沿海城市长大的孩子,对鱼虾蟹等海洋生物再熟悉不过了。从小在海鲜池里长大(不是泳池),海鲜基本没少吃,所以也积累了不少做海鲜的方法。 下面分享几个家常又美味的海鲜做法。
一、麻辣小龙虾 夏天来了,小龙虾正当时,作为夜宵界霸主,麻辣小龙虾可谓是人见人爱。 买来的小龙虾清洗干净后,剪掉虾头并抽掉尾部的虾线。这样处理后再下锅烹饪,可以大大减少脏物的含量,吃起来更放心。 我比较喜欢鲜辣的口味,所以用的是自己搭配的小料,味道好极了!
二、香辣蟹 肥美的螃蟹配上香辣过瘾的酱料,一口下去超满足! 把葱姜蒜剁碎,加入豆瓣酱、生抽、糖、醋和少许白酒腌制半天,这样的酱香味才能浸入到蟹肉里。 小贴士:用冷水下锅煮螃蟹,能更好的锁住鲜味。
三、椒盐皮皮虾 这个皮皮虾可是有来头的,来自“皮皮故乡”湛江的皮皮虾。 将皮皮虾洗净煮熟后拌上细砂糖,让甜腻的味道进入皮壳之中,然后再下锅炸制酥脆,蘸着椒盐食用,这口感绝了啊!
四、蒜蓉粉丝扇贝王 对于这种海鲜来说,鲜才是关键。所以先用热油爆香蒜末,再倒入切好的扇贝肉,加生抽、白糖和少许料酒迅速翻炒,让汤汁裹住贝肉,最后撒上一把葱花增色添香。 炒制的做法更适合不喜欢煲粥的北方人,热辣辣的扇贝肉让人吃得大汗淋漓,却让人欲罢不能。 而用砂锅炖煮的做法,更适合南方人的饮食习惯。 在砂锅中铺上姜片、葱段,再把洗好的扇贝摆在上面,倒上蒸鱼豉油和适量黄酒,盖上盖子,小火焖10分钟左右即可。
五、水煮三结义 这里用水煮代替了麻辣烫中的火锅,更健康的饮食方式需要从娃娃抓起。 用清水煮面条,加入豆芽、青菜、豆腐、鸡蛋和各类蔬菜,再调上一个香油酱油醋的蘸水,这一碗面下肚,舒坦!
鲤鱼
中医认为鲤鱼具有利水消肿,清热解毒,通乳之功效。适用于浮肿、黄疸、脱力、脏腑亏损、小便淋闭、乳汁不通、妇女产后少乳、四肢拘挛、水肿患者及经常进行体力劳动者的食补。鲤鱼品种较多,主要有鲢、青、草、鲫、赤,以及各色金鱼。食用主要为鲢、青、草、鲫,而金鱼不能食用。
黄鱼
中医认为黄鱼有平肝、养血、补肾、健脑之功效。适用于肾虚腰痛、头晕目眩、体虚乏力、失眠、贫血、食欲不振等病症患者食用。经常食用脑黄、肚黄、干黄花鱼、鳓鱼、黄辣鱼、鳗鲡,可健脑益智。
鲳鱼
鲳鱼又称鲳子、平鱼、白鲳,中医认为鲳鱼有健脾养血、平肝止痢、解疮毒之功效,是妇女儿童、中老年人体弱者的营养食品和药膳,尤为适宜脾胃虚弱、容易腹泻、气血不足、贫血、身倦无力、食少、低热、口干者或带下色黄、量多、小腹及腰骶部疼痛者食用。鲳鱼与黄鱼、鳓鱼、鳓鲞、鳓鱼子、鳓干,都是高血压患者的保健良、食良药,可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治疗鼻出血、消化道出血等。
鳓鱼
鳓鱼又名拨拉鱼、格子鱼、辣鳓鱼,中医认为鳓鱼有解毒、下气、开胃、平肝之功效。其功效基本同鲳鱼,经常食用,可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治疗、预防鼻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出血症,适用于妇女带下黄色、量多及小腹、腰骶部疼痛者。
鱼干及鱼子
中医认为鳓鱼干有健脾胃、通乳汁之功效;鳓鱼子有补肾、治腹泻、消水气、催乳、解毒、止痛、去腐生肌之功效;青鱼子有明目、补肝肾、托毒生肌之功效;黄鱼干有解毒、平肝、补气养血之功效;金鱼、鳑鲏子鱼、刀豆鱼等小鱼可以直接烹调食用,中医认为这些小鱼有补肝肾、生精益血、滋养强壮之功效。
河蚌
又称河蛤蜊。中医认为河蚌有滋阴、清热、止血、明目之功效。适用于妇女白带过多、小儿疳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吐血衄血、痔疮下血、目赤昏花、皮肤湿疹、疮疖等病症患者食用。河蚌还是一味良药,经常食用,可以治疗尿频、尿急、遗尿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