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牛市什么时候来?
不知道,我也不知道。 但我现在还是坚持我之前的一个观点:现在A股整体估值水平不高,但是结构性地出现了高估。而且这种结构性的高估在未来一段时间很有可能会得到缓解(但不可能完全消除)。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金融资产的价格是由无风险利率和风险溢价构成的。无风险利率可以理解成资金的时间价值,而风险溢价则反映了对不同资产的担忧程度。在正常情况下,两者是成正比关系的。比如,当投资者很担忧美股的系统性风险时,标普500指数期货的隐含波动率会很大,此时如果以历史平均值计算,股票市场的风险溢价率应该是很高的。但如果投资者开始重新评估美股的相对风险的时候,比如因为美联储加息导致美股下行压力增加的时候,尽管短期抛售压力会增加,但长期来看风险溢价是会逐渐回归理性的。 所以最近我一直强调,目前A股的结构性高估值是可以消化和理解(甚至部分可以缓解)的。前提是外资继续流入、国内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但关键是,这些条件其实都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我的观点仍然是,现在的A股就像是个吹足了气的气球,外面的人不断地往里面打气,但谁也不知道气球会在哪一刻崩掉。所以我说现在是“牛熊并存,风险莫测”。
然而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的是,现在A股市场的交易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的A股是有“壳价值”的,也就是说只要不是烂在脚底的水泥鞋,哪怕是一堆废铜烂铁,只要稍微加工一下就能变成价值连城。所以在以前任何一笔投资要想赚钱基本上都需要等待一个“价值重估”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是漫长的,也可能是一瞬间的事情。 但现在呢,有“壳价值”的公司已经不多了。大多数公司本质上就是一堆烂铁而已。你要说它是废铜也不为过。所以现在的市场交易模式就变了,变得好像是在交易废纸,或者是交易即将变成废纸的东西——也就是垃圾。但无论怎么说,这些垃圾还是要按照一定价格出售的,只不过这个高价是建立在其他散户用脚投票的基础上而已。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在交易泡沫。 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A股的市场化改革还没有完成,市场化改革的意思并不是说要引入海外那些成熟的投资者和交易方式,而是说要让市场参与者的行为能够像海外成熟市场那样自我校正。但现在这种情况并没有出现,甚至可以说离那种状态还相去甚远。
当然,你说这是体制的问题吗?也不是。因为不管是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实际上它们的运作模式都是基于市值管理来的。也就是说,基金经理们其实也是想要通过自己的主动管理能力把净值搞上去。但这实际上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因为对于散户投资者的教育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来完成。更何况现在媒体和网络大V那么多,天天有人教你怎么买怎么能卖。所以啊,现在这行情,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