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长湿疹时不能吃什么东西?
小儿湿疹,多发于出生后1-3个月,6个月后逐渐减轻,1岁后能够自愈。发生湿疹的孩子中,有3/4是由母亲遗传而来的,有1/4是由父亲遗传而来的。有家族过敏史的母亲尤其需要注意。小儿湿疹主要症状为皮损,在头、面颊、外耳等处出现红斑,继而出现多群丘疹、疱疹,疱疹破溃后出现糜烂、渗液,阵发性剧烈瘙痒,以致小儿夜间哭闹,寝食不安。
由于小儿湿疹大部分都是由小儿消化道的不完全吸收造成的,所以,治疗小儿湿疹应该从辅食做起,正确的添加辅食有利于缓解小儿湿疹。母乳充足的情况下,应该坚持纯母乳喂养到宝宝6个月。自6个月起,逐渐开始给小儿添加蛋黄、米糊,7-8个月可以逐步加鱼肉、鸡泥、碎菜等等辅食。
在给小儿添加辅食的时候,一定要遵循适量、逐一添加。每次只能加一种辅食,从小量开始,逐步加量,只有上一种辅食完全适应以后,方可添加新的辅食。如果小儿出现过敏症状,必须停止添加,待症状消失后,再从小剂量开始添加同一种辅食。总之,应使辅食的种类、剂量循序渐进地适应小儿的消化能力。
小儿湿疹饮食护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患儿必须吃少盐少味或无盐无味(只吃原味)的清淡食物,不可进食辛辣腥发等刺激性食物和各种油腻煎炸食物,不可大量进食蜂蜜、葡萄、桔子、香蕉等带有润肠通便的甜味、凉性食物。
另外,伴有热象的患儿,不可进食桂圆、荔枝等带有纯阳温热性质的热性水果,也不可喂食羊肉、狗肉等热性食品;伴有消化不良的患儿,不可喂食不易消化的难化之品或油炸煎焖食品,宜用木棉花、白茅根各30克煲瘦肉或排骨汤,可改善消化道血液循环和促进酶液分泌,增强小肠的消化功能,帮助消化,从而有利于湿热的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