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篮球为什么这么烂?
1,体制问题。 中国乃至整个世界体育项目的竞技水平与商业开发程度都是成正比的,体育竞技水平高的国家,该项目商业价值也高。以NBA为例,一个赛季比赛直播和节目录制加起来不到十场,平均每支队伍一场左右,观众却遍布全球;CBA虽然也是商业联赛,但观众始终上不去,赛场气氛也不好。这跟篮球运动的普及程度有很大关系——在美国高中生都玩街球,打篮球基本算是国民运动了;在中国,篮球运动的群众基础相比足球好了很多,但也是职业体育中商业化最不充分的。所以水平当然就上去了。 足球不一样,足球在欧美发达国家是一项非常专业的运动,参与度和观赏度都很高。而我国足的水平又足够吸引眼球(不论好坏),所以足球的商业化进程一直在进行当中。
2,人才选拔机制的问题。 以CBA为例,CBA的球员大部分来自体校、少年队和国家队。而这些球队或团体选拔人才的机制并不完善。首先,人才选拔的标准并不明确——是选技术能力还是选身体素质?是选目前的表现还是选未来的潜力?不同的人有不同见解。其次,这些队伍并没有完善的培养体系,运动员进入这个体系之后,如何训练、如何成长都没有成型的机制。最后,人才流失也是一个大问题。有好的培养和成长环境,再加上足够的刺激(金钱、荣誉等),才能留住人才。而目前我国的篮球人才培养机制还远远达不到这一步。
3,个人素质问题。 包括体育运动在内,任何事业想要取得成功,个人素质很重要。篮球作为一项竞技运动,从体能到技能要求很高,需要运动员具有很高的耐力、灵敏性和力量。同时,运动员个人的人格魅力也是影响体育运动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优秀的运动员通常具备较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意志力、严谨的自我约束力等等。而国内优秀篮球运动员的个人综合素养有待提高。
中国篮球并非一直都很差,50-60年代中国篮球在亚洲一直处于统治地位,并且曾有在世锦赛击败美国梦之队的机会,只可惜中国球员在面对美国队时压力过大痛失好局。到了80-90年代,以穆铁柱,匡鲁彬,孙凤武,郑武,王非为首的中国男篮开始退步,一直屈居于梦之队和苏联两大强队之后。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篮球彻底沦为二流。那么中国的篮球水平为何会退步呢?
体制
中国长期实行举国体制,从各省市挑出好苗子集中在一起训练,这在初期效果很完美,但长期实行举国体制必定存在许多问题。国家的政策规定只有退出运动员编制才能被承认其篮球运动员身份,如果想从运动员编制退出再重新回来就必须通过全国的运动员统考,这个考试只有8个人能通过并且8个人中必须要有2个女运动员,通过率只有万分之三,这无疑堵死了大部分体制外运动员进入国家队的道路。
举国体制还导致教练质量下滑,许多教练为了高升,培养一个各方面不是最好的,但各方面都很均衡的球员。如果按照欧美选拔体制,王仕鹏,朱芳雨,王治郅这些身高,弹跳,跑动不突出但某一方面极为出类拔粹的球员早就可以入选国家队并且打上主力了。许多体制内的篮球人才没有得到重视所以纷纷转行打台球、踢足球。
文化
首先,中国的重文轻体文化影响了篮球在中国的发展,许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接触篮球,更别提把篮球当成职业了。再者,中国的应试教育让许多有天赋的运动员被高考折磨得身心疲惫从而无法走上专业的篮球道路,还有不少人因此失去打篮球的兴趣而放弃了篮球。
其次,中国有许多不良文化,如毒,赌,色。许多球员经受不住诱惑,将本应放在训练场上的心血放在了罪恶的深渊中。
最后,中国是一个儒家文化主导的国家,儒家文化提倡中庸之道,不允许存在叛逆和质疑。但篮球是一个强调个性且十分讲究质疑的运动,球员需要质疑教练并按照自己最为舒适和高效的模式去完成进攻和防守。中庸之道严重束缚了球员的发展,久而久之,球员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只当了一个永远只会执行的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