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的出口退税?

许涌许涌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来讲一下。 首先,中国作为一个外贸大国,出口货物和服务是国际上公认的中国税收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唯一组成部分,国内的收入只包括企业和个人)。但问题是,税收不是由国家说了算的,它必须建立在经济活动的基础上。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衡量进出口对经济的刺激作用以及相应的税收贡献。理论上说,国际贸易分为出口和进口两个部分,相应地,贸易政策也可以区分为出口政策和进口政策。然而,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贸易政策,其核心都是如何实现宏观经济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贸易政策最后都归结为财政和货币政策。

当然,我们这里讨论的是狭义的贸易政策,即仅考虑进出口贸易。而广义的贸易政策还包括非关税壁垒、关税结构、产业政策等等内容。但我们这里不考虑这些内容。

在出口退税之前,传统的理论认为应该降低出口商品的税赋水平,因为出口商品一旦征税,其成本上升,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传统上发达国家都会给予出口商品以退税等鼓励措施。而中国在改革开放后也借鉴了国外的经验,开始了退税制度。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外贸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对外贸易顺差大幅增长并且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重点。于是,关于出口退税的争议出现了。一些国外媒体和中国社会上一些人认为中国的出口退税政策导致国际市场上资源价格上涨,加剧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本。

面对压力,中国国务院决定调低出口退税率。2006年1月,中国实行新的出口退税机制,不再根据出口商品的不同确定不同的退税率,而是实行统一的增值税制度和退税比例。这一政策被广泛认为是中国政府为了抵消通胀而做出的回应。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出口退税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不大,但由于出口产品大多是轻工业品,附加值较低,因此增值部分的税额并不大。而且由于增值税属于间接税,大部分由消费者负担,实际税负并不小于国内采购。还有部分企业采用假出口真内销的方式骗取退税,这部分税款更是无法统计在内。

朱金福朱金福优质答主

出口退税主要为了体现税收政策的公平原则。因为,一般来讲,实行有增值税的国家,对本国的生产企业实施的是“消费型”增值税,即对购进的机器设备的价款(含税款)可以在生产的当期一次性抵扣。因此生产企业(包括内销和自营出口企业)实际是按货物的增值额交税,企业只要在本国境内发生了增值额就要交税。

而生产企业在商品出口时,其价格中已包含了在国内增值时已缴纳的税款,如果出口了仍不能退税,等于鼓励国外采购商到本国采购低税或无税产品(即未含国内增值税),而不采购本国高税产品。这样就与本国实施高税率的本来目的相反了(实施高税率的目的是为了在与国外产品竞争中具有价格优势),因此必须退税。

所以,出口退税是国际上的一种惯例,不是仅中国有这种制度,也不是给予出口商的什么优惠,发达国家的出口退税率一般能达到近30%. 以上是理论上的说法,实际上因为各国财政实力不同,出口退税的实际操作有差别。发达国家的财政收入一般能达到GDP的40%以上,因此他们完全有能力退税,所以他们实行真正的“消费型”增值税。而发展中国家因为财政收入较低(有的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15%都不到),对本国的生产企业不能实施“消费型”增值税,因此即使企业商品出口了,国家也只能退企业按规定应缴的部分(不能退“应抵扣的部分”)。中国的财政收入相对较低,所以对出口企业只能退增值税,而不能抵扣的部分不能退,即我们的增值税还是“生产型”的。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