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属五行属什么?
“姓”,是一个姓氏的简称,是家庭中的一个符号;“名”,是一个人和一个家庭的标签,一个人一生只能有一个名字。名字中包含祖先的名字、家族的辈分和期望。 《礼记·檀弓下》记载了孔子的话:"幼名而冠;冠而字之。"意思是小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取名为“某某甫”(表示排行),等到年龄长大了举行冠礼时,再取一名号作为字的组成部分。
名字不仅是区分个人的重要标识,也是个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古人对取名是很认真的。 那么为什么古代人起名有很多讲究呢?原因也很简单——避讳! 所谓“避讳”就是避开帝王或尊长的姓名。这在今天看来是很荒谬的习俗,但在古代却是十分严格的。因为古人起名是非常重视家族传承和血缘关系的,认为名字是与家族密不可分的。因此当家族中有年长之人时,是不能直接称呼他的名的,要回避或者改称其他称谓。这种情况直到现在有些少数民族及民间还存在。
古代的“避讳”比现在要复杂得多。一是要避祖先的名。《礼记·曲礼上》说:“逢于道路,长者问其名,则曰某之子。”意思是说在路上遇见了同姓本家的人,不能直接询问其名,要先问贵姓,然后再相互称呼。二是要避皇家之名。明代制度规定:“凡遇皇帝御名,皆照字书写,不书衍音。”“若遇‘元’字,改为‘玄’;‘之’字,改为‘至’;‘仁’字,改为‘允’;‘良’字,改为‘亮’;‘贞’字,改为‘真’。”[1]这些规矩当然只是皇室特权,普通人是不具备这种待遇的。普通百姓遇到这类字需要变通处理。如李陵以军功封爵后,司马迁在为其撰写的列传中说他是“李陵字少卿”。实际上在古代除了“陵”以外还有多个字形与“凌”相近的字,如“靈”“夌”“淩”“陵”等,为了避讳,这些字也都作“少卿”。这确实很费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