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是五行属什么?
《说文解字》中“译”字的解释为:“译,传译四夷之言者。从言、易声。”显然,段玉裁的解说沿袭了“音转”的说法,将“译”的解释与“易”联系起来。这种观点影响很大,至今仍有人沿用,并进一步解释道:“‘译’在六书中属于转注,即今之简化字‘译’和繁体字‘譯’”(陈政惠 《汉字学概要》)。其实,段玉裁也承认“译”的字义演变情况比较特殊,他说:“以形声言之,则从言;以会意言之,则从心;以形声包会意者言之,则从言从心。”也就是说,东汉时期人们已经注意到“译”的字形演变情况较特殊,既像形声字,又像会意字,因此难以归入六书之一。清人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述》中进一步指出:“译,古文作斁”“斁,古文作譯”,表明“译”的古文字形状与“斁”或“譯”有关。
实际上,“译”由“衍”字演变而来。《汉书·西域传》中有“乌弋山离国……城邑相接…其东则衍水,枝津分流,自引灌溉,无复水潦。”唐代颜师古注曰:“衍,本作译……方言‘衍’与‘译’同。”“译”和“衍”古代同音同形,意义相同或相近。据学者研究,“衍”字最早的字形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如右图。
《说文》中收录了“衍”的所有字形,并解释说:“衍,流溢也。从水,寅声。”可见,“衍”的意思是水流蔓延。由于“衍”和“译”在古代读音一样,所以“衍”的字形就变成“译”的字形了。这样,“译”就同时具有了形声和会意的特征。至于“译”所表达的具体意思,《汉书》中的记载已经很明确,就是“译”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