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如何破解?
关于五行的起源,说法不一。 《尚书 · 金滕》中有记载“越在氏羌”、“惟尔命,无废朕命;予不敢私厥懿伯,用天灵瑞。”
《左传·昭公十七年》有言:“昔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帝乃诛之,迁义伯于商。” 这都说明黄帝时代已经存在对自然界的归类思想了。那么所谓的五行说也应该是这个时候产生的。 但为什么现在会有五方说和四时说的争论呢? 因为当时人们还无法将自然界与天文联系起来。所以只能把不同季节所形成的气候特点与方位联系了起来。而后来发现四季其实是由二十四节气组成的,这就使得人们可以很直观的认识到天地之间的规律变化以及相互关系。于是就有了五德始终说(四时说)的出现并一直延续至今。 五德始終說的提出者是秦國相邦吕不韦。他在編纂《呂氏春秋》時,採用了「五德終始」的歷史觀,認為各種政治制度都要與五行相配應,才能維持一個王朝的正統地位;換言之就是當某朝得土德之年運,其他諸侯就不能打它的主意了 (也就是所謂的「代周興秦」)! 然而這只是吕不韋的個人臆斷而已——雖然後來被秦王朝奉為正朔(漢初亦然),但也仅限於中原地區;對於邊遠地帶的少数民族而言根本不管用。 所以當陳勝吳廣起兵反秦時便以「大楚」稱號自號,以「火德」為旗號;而項羽则自稱「西楚霸王"。因為他們都是據有楚地的反秦軍。
而项羽滅秦之后又封刘邦為「漢王";劉邦則在建立汉朝後又將漢水改作泗水;並且下令將漢中郡改名為南鄭郡—這些都表明了他想藉此來宣揚自己的火德!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古代帝王们都很看重自身的德行是否與天地相符:所以在選擇建國都城址或選擇自己登基的時候往往會考慮到它是否符合當時流行的五行說;比如說秦始皇就选定了西安做为秦都咸阳的代號之一[1]…由此可见古人對此是有多麼謹小慎微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