嫚的五行属什么?
1920年左右,《中国新字》(也叫“新文字”)出版了第一、二集,作者是钱玄同和刘半农二人合作完成的。第三集在1935年由黎锦熙编著完成。 据称这套书中有个部首“女”部,其中有个部件“嫚”代表“女人”这个概念;而另一个部首“子”部的某个部件“孙”则表示“儿子”的概念。因此,所谓的“嫚孙”即是指“女儿”与“儿子”的意思——这跟英文中daughter和son的发音非常类似,都是-or和-n结尾。这种设计,明显是为了让中国人更容易记住这两个词的发音,并且能很自然地联想到它们的含义。 在第二集中,还列出了“男”“妇”等字的声旁变化图例,可以看出这些字都可以通过添加一个“女”旁得到一个发音相似的“嫚”字。 举例来说,“妇”的声旁为“妇”——读作fù而不是fu,因为它的声母不是f而是p。所以根据“嫚”的规则可以写出一个新的字“嫚婦”来,其读音为mān hu(不是man hu)。
不过这套汉字系统没有流行开来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因为它太复杂了,以至于很多简单的字都要花上好几分钟去记忆,这对当时处于穷忙状态下的普通民众而言无疑是个巨大的负担;其二是在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为了打压共产党的影响力和经济活力,开始推行白色恐怖政策,对革命群众进行残酷镇压,包括以莫须有的罪名将许多中共党员逮捕并处决。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更倾向于选择一种简洁易记又方便使用的文字。 所以到了1949年之后,新中国政权建立并统一全国后不久就全面废止了这套汉字体系。同时期的其它尝试如国语罗马字、汉语拼音方案也都未能取得理想效果并最终淡出人们的视野。 但是有趣的是,虽然这套汉字最终被淘汰出局但其中的某些思想却成为了当今汉语规范化的核心原则之一[1]. 比如说我们现今所使用的汉语拼音方案,就是借鉴自国际音标而非传统的汉字体系;此外还有诸如双音节词要加连字符之类的规定也是源自于当年对“嫚孫”的设计思路(其实现在很多人也并没有完全遵循这样的规范)…… 而这一切似乎都在告诉我们:尽管已经过去了将近百年光阴,但有些东西依然能够历久弥新; 甚至在历经重重磨难之后,还能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再次呈现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