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在五行属什么?
《灵枢·六节》载,“天有日月,人有眸光”;又载,天地之精气和人体之精气皆藏于肾中,通过经脉运行于全身,发挥其滋养作用,故又称“精气藏五脏而各注其处,肾藏精气而不泻也.精气内蓄则六腑化谷,三焦通气”,即五脏六腑的运化功能均与肾精有关。由此可推知,人之目中有乾坤二精,为先天之精所化,且与肾中先天之精相通、相养。肾主水、司二便,膀胱为津液之气化场所,二者关系密切。 因此,由以上可推论可知,中医理论认为人眼中的瞳孔是肾的缩影,瞳孔的收缩开合受肾气制约和影响。中医认为肝开窍于目,肝气上通于目,因而瞳孔的变化亦受肝脏的影响。
从五行角度来看,心属火,肺属金,肝属木,脾(土)属土,肾(水)属水;
肝木生于心火,故肝木为心火之子;肝木借母气以生,依赖于心;肝木疏泄依赖于脾土,同时肝木还可制脾土过度壅滞,称肝能健脾;肾水生肝木,称作肝赖肾养,称为肾水滋肝木;脾胃为生气血之源,脾胃为后天之本,脾土又能助肾水,称脾土助肾水;心与小肠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 五行学说中的母子关系可以用来解释瞳仁开合的原因和机理。所以临床上用五行的母子相关原理来诊断和治疗某些眼病及症状是有据可循的。
1.子盗母气说 在临床实践中经常可以观察到一种特殊的病理情况,即在临床上见到肝火旺盛的病人,往往出现视力下降的情况;而在一些患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的身上也可以发现此类情况。这种母子相盗的关系在现代生理学或病理学上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2.母子相生说 此说源于汉代王充提出的“天人感应"的观点,他将人的眼睛与天地相比拟,将眼珠比作太阳,把黑睛比做月亮,认为它们共同主宰着人体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同时将整个眼眶喻做大地,而眼胞则被比喻成海洋,并指出大海与江河之水同源于地下的泉水,所以江河之水不会枯竭:同样由于瞳仁如同月亮一样吸收阳气,眼胞犹如大地一般容纳阴气,所以不会产生病变。
3.母子相克说 五脏之中心火克肝脏,因为心脏乃君主之官,位居高位,肝脏乃是将军之官,位居低位。但君主不可越位,将军也不可越级,两者之间要相互克制才能保持整体功能的正常运转。所以在正常情况下,火克不住肝木的时候就会出现视力模糊或者眼前发黑等症状;相反如果肝木太旺则会出现肝火过盛的症状如头晕等。 4.五行生克乘侮说 五脏之中心属火,肺属金,肝属木,脾属土,肾(水)属水,五行之中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不生土;当金太过或不足时则会伤及到木;同理,当木太过或不及都会影响到火;火太过或不及又会伤到水,如此形成五行之间的传变,这便是所谓的“传化作用法则’。 如果一个人生理机能失调的话就会导致五行失衡:比如心火下移至肝,造成肝脏郁结不通畅,此时再进一步发展就会引起气滞血瘀而导致瘀血阻滞经络;另外如果肾阳不足也会导致命门之火不能上温心肺,导致心肺功能失常而出现胸闷气短等情况发生;最后如果脾失健运也会使得机体气血不足而出现疲乏无力等症候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