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医药大学好不好?

严汪睿严汪睿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安徽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9年,其前身为安徽医学院中医系。1975年以皖南医学院为基础设立安徽中医学院,次年将安徽医学院、安徽农学院的中医专业并入安徽中医学院。1981年获得硕士研究生招生权。1996年获批培养在职本科生,1999年开始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2011年获批中医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2013年3月教育部批准在安徽中医学院的基础上建立安徽中医药大学。历经五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已成为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学科齐全,医、理、工、管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较好社会声誉,在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都有较高影响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学校是“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创始单位、“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成员单位。现有少荃湖、梅山路、史河路3个校区。全日制在校生18000余人(含独立学院4100余人),其中硕博士研究生和留学生2400余人。在职教职工1150余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600余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医大师1人,国家级(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全国名中医2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岐黄学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青年岐黄学者2人,青年“皖优人才”1人。享受国务院和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贴47人,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55人,安徽省江淮名医30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57人,全国中医师承博士生导师19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研修人才15人。2人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人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人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1人获“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30人获“皖江学者”讲席。1人获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获全国名医,3人获安徽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和先进工作者称号。

学校是安徽省中医药科技创新基地,设有16个二级学院(部)。有16个本科专业,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37个学科(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9个,安徽省重点学科11个。中医学、中药学、药学、中西医结合4个学科入选安徽省高峰学科建设计划。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级重点专科26个(含培育项目1个)。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重点实验室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和二级实验室14个,安徽省中医药重点实验室13个,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创新药物类)1个,安徽省高校工程技术中心(中医药类)1个,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3个,安徽省高校创新团队1个,国家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分中心、国家中药颗粒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基地、安徽省科技成果转化(新型中药制剂)中心先后落户我校。学校附属医院3所,其中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中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保健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和“国家示范中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是一所省属“三级甲等中医院”,第三附属医院为专科医院—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南院。学校与上述三所附属医院合署,实行院校合一管理模式。同时,学校设有3所直属附院和11所非直属附院。学校有6所教学医院(含临床医学院1所)、13所实习医院、3所教学药厂。在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均有毕业生就业。

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捷克、德国、俄罗斯、台湾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医学教育和科研合作与交流,是科技部“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安徽)”建设单位。与台湾明道大学、大仁科技大学互为海外交流基地。与海外华人社团共建“美国洛杉矶中医药大学”等海外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

学校是国家科技部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基地的依托和实施单位,科技部中药新药药效评价中心、安徽省中药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