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十二生肖代表什么生肖?
十二地支当中,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然后还剩下四个地支没有安排,即:卯、午、酉、亥。 古人把动物世界和人间世相进行了关联。所以,这四个地支分别对应了四个与动物相关的词语: 卯——卯木,为日支;
午——午火,为离土;
酉——酉金,为阴金;
亥——亥水,为壬水。 这样,前十个天干都有了相对应的动物或人物形象。 但是,还有四个地支没找到对应的动物形象。于是,古人灵机一动,又造出了四种神兽(四象)来搭配四个地支。这四种神像分别是: 玄武——代表亥水;
朱雀——代表午火;
白虎——代表酉金;
青龙——代表卯木。
因为,五行有“水生木”、“木生火”、“火克金”、“金生水”的说法,所以四象之间有了相互关系: 木—→火 水—→木 金—→土 火—→土 其实,这种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就是古代人们对于世界本质的看法,也是人们对一切事物下定义的方式。比如“天在上为阳,地在下为阴”,又如“男人为阳,女人为阴”。 这种观念不仅用于解释自然界的变化,而且还用来解读人类社会。于是,就有了“阳谋”“阴谋”之类词组的划分。
在十二生肖中,有的属于国家的代表性的珍稀动物,如龙、虎、马;有的是与国人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动物,如牛、羊、鸡、猪、狗;还有的则属于一些普通但又为人们经常看到与接触的动物,如鼠、蛇、猴等。
龙,是中国古人对世界上各种怪异动物认识理解基础上抽象出来的一种灵物,它“有鳞之虫百宗也”,是百虫之王,它有蛇的身子、鱼的鳞片、马的头颅、牛的角、犬的嘴巴、鹿的斑点等等,是古代中国人的虚拟图腾。
虎是陆地上最凶猛的食肉类动物,是山中之王。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之前的原始蒙昧、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人们缺少基本的生存条件和工具,更缺乏对大自然的认识和驾驭能力,所以对于在深山或大漠中经常会遇到如虎一类的凶猛而强大的动物,就极易产生敬畏的心理而加以崇拜。古人认为虎具有通天入地和呼风唤雨的神秘法力,故《说文》记有:“虎能咽食也”,“阴幽鬼物畏虎”。古人还把虎作为神灵,认为能治邪、御灾、辟不祥,可使人畜平安,百邪不侵,因此在许多古老的信俗中,都有把虎作为辟邪之物来祭拜的习俗。
马,是人类驯养的,与人们生活关系最为密切且用途最广的动物,自古被誉为“六畜之首”,历来为中华民族所喜爱。
牛,历来是人们的重要生产和生活工具,与人们的生活有很密切的关系。它是人类最好的“帮手”,所以,在一些信俗中,人们常以牛的形象作为祥瑞物。如在民间广泛流行的各种窗花、年画中,就有不少以“五谷丰登”、“耕获图”、“六畜兴旺”、“牧童放牛”、“牛劲足来丰收美”等为主题的作品。
猪,被饲养的主要用途是食用(如猪肉、猪油等),猪的繁殖性强,适应性强,几乎对任何食物都爱吃且能吃下,既可利用吃剩余的东西,又能从剩余的东西中获益,从而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故人们视猪为吉祥幸福的动物。鸡是人们饲养的主要用于产卵的食物,它起得早(如“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雄鸡一唱天下白”)、有灵性(如在有外来侵害时会鸣叫报警),所以在一些信俗中就以鸡的形象来作辟邪驱秽的吉祥物。狗是人类最早在生产生活中驯化的动物之一(《说文》记有:“犬,守犬也。人类豢养之,使之守家门”),它对主人死心塌地且忠心耿耿,特别勤于护卫和警惕性强。人们把狗看作是家庭的守护天使和亲密朋友兼助手,有“犬马之劳”、“犬马齿恐不保”等说法。《逸礼·王度记》中还说“犬者,守御也”。故人们对狗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和爱恋,在一些信俗中常以狗的形象作辟邪物,以驱恶护吉。
在十二生肖中还有鼠、蛇、猴等。这类动物,属于普通且又为人们经常看到和触到的动物,人们因图其谐音、形象、习性和取吉避凶的意愿等,便用它来代表了十二生肖中的一种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