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峰怎么分五行属性?
这个题目有点意思,让我想到了中学时候学的地理中的山脉的成因分类: 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死火山)。 这个划分是以地貌作为基础的。 而楼主所说的五行的山峰,似乎更倾向于道教五行的观点。 那么我们就从道教的角度来说说这个问题。 道教把世界分为金、木、水、火、土五个部分,分别对应着五脏——心、肝、脾、肺、肾;同时还对应着头、手、足、胸、腹。
每一部分又各有两个方位,所以总共是十一个方位。这些方向在上古时代就已经确定了,即: 东方叫做苍龙,西方叫做白虎,南方叫做朱雀,北方叫做玄武(龟蛇合体),东北方叫做兜率宫,东南方叫做宝瓶宫,西南方叫做太阳宫,西北方叫做太阴宫,正西方叫做玉堂,正东方叫做灵轩,正北方叫做阳明宫,东北方叫做隐曜宫。
在道教中,每一个方位都有一个神仙掌管。 分别是: 东方青帝灵始天尊统领雷神,雨师;南方赤帝尧舜大帝统帅太阳真君;西方白帝少昊天王领太极真人,月光娘娘;北方黑帝颛顼帝领五岳泰山大帝,云中君;东北方艮岳大圣林灵真王,东华帝君管领;东南方宝瓶天子,西南方太阳之精石宗生,正南方赤魂老子,正西方金母元君,西北方月姑皇后,北方水母元君,东北方风后祖翁。
当然,这只是简单地列出了每一个象位上的神仙,实际上它们的关系相当密切,有很多神祇的身份是兼领多职的。比如风后,同时是斗姆元君之子,又是北极紫微大帝的臣子等等。 这些神仙所在的宫殿,根据道家的观念,也是对应的五行。
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属于木,其色调属青,所以东方的宫殿是青色的。
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属于火,其色调属红,因此南方的宫殿是红色的。
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属于金,其色调属白,所以西方的宫殿是白色的。
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属于水,其色调属黑,所以说北方的宫殿是黑色的。
这里要特别提到的是正东的宫殿——兜率宫。它虽然是东方的星官,但却属于金象。这是因为它的主人太上老君居住的地方是黄金打造的殿宇。太上老君又是道祖,他的居所自然是道教中地位最高的。
好了,知道了每一座山的归属,接下来就该说说影响它们的五行属性了。 在道教中,宇宙的形成是这样的: 盘古巨神在混沌中孕育出来之后,用他的左手掌撑天,右手踩地,使天地分开。 而后,盘古体内的各种物质分离,其中有气成云,结凝成雨,此降雨就是世间的雨露;有气成风,风气流通形成我们的周遭的空气;有气成雾,早晚出现形成晨昏的雾露;有气成阳光,这是滋养万物的能量;有气成星月,照耀夜晚的路人。 而构成万物的基础则是土和水。
所以在道教中,山的形成是这样被设定的: 盘古死后,全身化为天地之间的各种物质。其中,头部化成高山,背部化为平原,肌肉变成丘陵,骨头做成大山,血液变成河流,汗珠变成雨露。这样,一座山就形成了。
这种形成方式,显然比自然说更加具有神话色彩。但这却说明了一个问题,道教认为的山川是由先天的元素组成的。这先天元素只有五类,因此山川的属性也只有五类。 这五种性质在道教中是有着明确代表的: 金——清高 水生金,所以江河湖泊中的淤泥沉积而成的山都是金的象征。
例如山东的泰山。 木——蓬勃 木能生火,用火来温暖大地的春季植物都能代表树木生机盎然的形象。因此树木的生长方向向上的山都属于木的性质。
例如浙江的普陀山。 火——明亮 能发光发热的物体都具有火的特征。凡日光能够照到的山,而且经冬不冻的黑褐色土壤都是火的象征。
例如四川的峨眉山。 土——厚重 大地表面的黄色土壤都属于土,因此凸出于地面且颜色发黄的土石山都是土的象征。
例如陕西的华山。 水——灵活 水是最灵活的元素,它可以随着地势而流动。因此凡是河道弯曲且水流缓流的山都代表水的特征。
例如湖南的武陵源。 其实,山体属性的归类也不是绝对的,有时同一座山会兼具几类的属性。这是考虑到山体不同部位的要素所决定的。 山体内部有岩层结构,不同的岩层具有不同的五行属性,而中间属性的那一层就是主宰这座山的命脉所在。因此我们就能判断出某座山具有什么属性了。 以泰山为例: 泰山的岩浆岩属土,花岗岩属火,片麻岩属木。 其中,花岗岩在泰山的分布面积最广,厚度最大。泰山的主要属性应该是木火性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