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的五行属什么意思?
《易经》中的“五行”,是中国古代一种思想。这种思想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由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相互协调而产生变化,因而产生了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行的顺序是: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火生土 土生金
五行的相克关系则是: 金克木 木克土 土克水 水克火 火克金 所以古人又把五行叫做五德[1]或五才。 这个“行”读hánɡ “五行”这个名词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之中: “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这段话的意思是:“五行:一是水,二是火,三是木,四是金,五是土”。 在《洪范篇》中,五行的次序被确定为“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 到了西周末年,人们用五行来说明世界的构成和事物的起源。例如: 春天属木 夏天属火 秋天属金 冬天属水 天属阳;地属阴;由于天和地各占一半,所以阴与阳为二,即天分左、右两半,地为左右两片合而成之全地故有“地道尊右”之说. 因此,左与右、动与静、升与降、温与寒,皆为阴阳对举互涵之义。
《汉书·礼乐志》中说: “天地之气,合而人生. 其寿,上天也;其气,下地理也. 上为天者五,下为地者五,上则为列星,下则为河海.流而不息者五味流行,五色相宣,五声相发,五音比合,五文备具者也,”这里的五行就是五种物质了。
关于五行的具体含义,各家说法不一,但一般都强调一个“德”字。比如《尚书正义》:“木,仁也;金,义也;火,礼也;水,智也;土,信也。”意思是说:“仁能生长万物,故配木;义能断决割舍,故配金;礼能上下有序,故配火;智能察别是非,故配水;信能载物承载,故配土。 至于这五种物质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