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厨房碗放哪里?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碗具有非常深远的历史,而且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可以阐述这件事情,但是现在大家用的碗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实际上现在的碗,是配套采购的,通用的只是样式和颜色。一些大型的连锁快餐店,甚至有可能是统一从厂家定量采购的。至于碗的生产厂家则更是数不胜数了,有些是土生土长的中国本土企业,也有些是外资企业在中国建立的分厂,还有一些很可能是从外国进口过来的。
中国的陶瓷生产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很多瓷都的瓷器畅销国内外,可见中国人在瓷器的制作上有很高的技艺,我国的瓷器以白瓷最为出名,还有青花瓷、多彩瓷等。中国瓷都—德化,生产的人造陶瓷件,质地优良、造型精美、做工华丽,品种繁多,有诗曰:“候门之燕,以德化瓷为贵,陶质光润,色如黄金”。中国产的瓷器质量好,世界闻名。
从上世纪70-80年代开始,中国的“五管”企业,即罐头、饮料、包装、塑料和水泥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一度控制了中国一半的食品工业。
在2001年的中国入世谈判中,为了争取美国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承诺将以“公平竞争”的要求推动国内行业的变革和重组,对外国开放中国食品工业,并取消诸多行业内政府的保护。
而正是这一开放政策,让中国食品行业在短时间内遭到了外国资本的突击扩张。美国联合膨化公司(后改为佳乐食品公司)在中国建立第一家薯条工厂之时,曾要求政府降低进厂门槛,允其“无需经验、无需技术”即可建设。中国食品工业原有的集中度被打破,各地纷纷冒出了许多新的食品企业。
这一波外资进入中国的热潮,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中国政府的行业重组计划。因为即使中国食品行业出现企业倒闭的情况,外国食品公司的成长也大多数是在政府保护下以兼并收购的方式实现的,国内根本没有市场竞争,他们无需提高产品质量,无需优化管理,只需在中国大肆宣传所谓的“品牌”文化,甚至不肖用中国劳动力,而是继续沿用在中国非法生产制造贴牌销售的模式。
在这种不平等条件下,别说国内白碗企业难以崛起,就连老牌中国陶瓷企业也都是一再被外部冲击,甚至“五连冠”的中国陶瓷第一品牌,同样不堪外国经济“橄榄枝”的诱惑,黯然放弃“中国品牌”的称号。
从19世纪中叶外国人第一次来到中国,一直到21世纪的今天,外国经济势力的掠夺和打压一直是中国陶瓷业发展的最大桎梏。
要振兴中国陶瓷业,必须从复兴中国餐具开始,让中国餐桌上的餐具再次闪耀亚洲乃至世界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