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结局悲剧吗?
人们一提到胭脂两字,就会想到美丽的女性,想到胭脂的鲜艳,但其实胭脂是极具悲剧性的。“自秦汉以来,女人脸上搽的胭脂,其实都是动物内脏制作而成的。”北京大学哲学教授潘培忠说。
潘培忠曾在电视上讲“哲学常识”。去年12月24日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播出了他主讲的“诸子的春秋”系列,第五讲“纵横家的命运”。他在节目中说,胭脂就是用动物的内脏制作而成的。它最早是抹在嘴唇上的,因为口唇是人的性象征之一,后来扩展到腮颊,以及鼻孔和眼窝。
胭脂又叫薄颜,还有一个别名是“苦焦”,它的成分主要是鱼膘、猫胰、牛羊胰、猪胰等动物的内脏,用时加水磨烂,揉捏成膏,后来再把丹参、檀香等中药加入,使之具有香味以及淡化色素的作用。
《西京杂记》载:“胭脂树出淮南山谷中,木高至五六丈,叶似桐,花开如茧,落兮如蝶,内有轻色紫茸,细如蜂窠,黄晕成角,角端皆红色,紫茸中有赤蜜,此蜜轻飞,落脂,故以色名耳。”
这段记述写的是植物胭脂的生长情况和功用。至于胭脂为什么是红色的?因为“兽胃含血,食毕而其血乃尽,故而鲜红。”
古代女子用的胭脂一般为粉红或桃红颜色,还有用黄苓在白矾水中浸煮提取做出来的“黄胭脂”,它多用来画眉,还有点缀衣领之用。
画眉是女性美丽大方的关键性一步,所以女性都非常注意自己的眉毛,使之看起来自然修长。古代女子多以三画的细小眉毛为美,如柳叶眉、八字眉、倒八字眉、三角眉等。为能使眉头浓黑,在眉间涂抹胭脂,以加厚重眉的效果。
胭脂的使用,经历了一个从简到繁、又从繁到简的过程。最原始的只用动物肠脏制成,后来越来越多的中医药材料加入,使其达到美白、保湿、防晒等功效。如里面掺进了人参液,就是红色人参胭脂;掺进葡萄液,就是紫色葡萄胭脂;掺进白腊,就成了玫瑰紫胭脂;掺进蜀葵,就是朱槿叶胭脂。
但总体上,胭脂的形状始终未发生变化:一是水滴状的,一是扁圆形的。
到了宋代,因为战争频繁、社会动荡,加上医疗水平下降,使胭脂的制作工艺开始失传。
由于胭脂的主要成分是动物内脏,而且使用时需要用手去抹,容易引发交叉感染,这在当时也是一种传染性疾病。
到了明代,宫廷中开始使用“口脂”。它是一种带颜色的唇膏,口红就是一种。它和胭脂在作用上区别在于,只限于嘴唇,而胭脂是涂在嘴唇、颧骨和眉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