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办大型赛事?

邱昱瑾邱昱瑾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只是中央政府在背后推动,真正申办的主体是企业。根据之前的报道,有包括首钢在内的3个企业集团参与竞争,分别在北京、河北、辽宁建设冬奥园区和场馆。其中就有首钢在西北旺新建冰雪项目的身影——《首钢异地建厂 打造冬奥旗舰》。 从2015年开始,随着北京争取冬奥会步伐的加快,有关首钢的消息开始密集出现。

首先,是首钢的搬迁 ——《首钢搬迁后的“雪国列车”》,文中提到,首钢大部分厂区将被夷平,用于交通路网建设;位于首钢园区内的炼铁高炉、转运站等工业遗产将保留并被纳入整体规划。

随后,是关于新项目的进展。 据新华社报道,首钢正在建设集体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项目。项目占地8.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9.8万平方米。其中包括7万多平方米的商业楼宇以及8万平方米的冰雪项目。

到2015年底,新的首钢钢铁生产基地基本建成并投入运行,包括炼钢转炉、轧钢机组在内的大部分设备都实现了自动化。而此前的12月,首钢已经完成了全部工业设备的搬离。 从2010年起,为配合北京市总体规划,首钢逐步启动外迁工作。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终于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产业转移方案。

2016年1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京张奥运配套工程可行性报告。根据批复,张家口市将新建崇礼赛区、太子城枢纽及张家口赛区场馆群,改造旧设施,对现有高速路、机场进行改扩建。

此次审批通过的京张奥运配套工程总投资82亿元,包括比赛场馆、训练场馆、配套设施等相关设施建设。 作为东道主,中国政府办赛事的一贯作风就是大力投资,倾力举办。这一点,从刚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可见一斑。

不过,相比起过去我们“大包大揽”式的办赛模式,这一次冬奥会不会如此豪气。因为国际奥委会已明确要求主办城市需实现自筹经费办奥运。 根据要求,自筹经费意味着主办城市需在赛前6个月完成所有融资计划,而且必须满足组委会的资金需求,确保所有竞赛场馆能在2022年前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

皇甫景皇甫景优质答主

体育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外交工具,尤其是在一些存在政治裂痕的地方。北京在2001年申奥时就将这一工具使用到了极致,不仅解决了国际上对中国人权和文化等问题的担忧,而且缓解了国际上最令人担心的政治问题。

申奥成功后,中国又向世界展示了其强大的组织能力。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为世界体育史上最成功、影响最深远的盛会之一。这种在全世界面前证明自己国力的机会是任何一个大国都不可能错过的。对中国来说,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不仅能证明其有能力战胜各种挑战和灾难,也能证明其有能力组织和执行规模宏大的项目工程,并为全球事务做出积极贡献。

大型体育赛事带来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影响对东道主国家也十分重要。国际知名机构的评估显示,北京奥运会给中国带来的纯经济利益达350亿美元到650亿美元。最重要的是,它让中国在全世界的正面形象得到了空前提升。

由于经济和世界政治出现了转变,大型体育赛事对许多国家来说已经很难组织和承办,但很多发展中国家仍然对其充满兴趣,因为这些活动可以大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全球地位的提升。北京的两次经历(奥运会和即将开幕的冬奥会)证明,一个国家可以充分利用大型体育赛事展示自己的“软实力”,即对国际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和制度产生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水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