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办大型赛事?
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只是中央政府在背后推动,真正申办的主体是企业。根据之前的报道,有包括首钢在内的3个企业集团参与竞争,分别在北京、河北、辽宁建设冬奥园区和场馆。其中就有首钢在西北旺新建冰雪项目的身影——《首钢异地建厂 打造冬奥旗舰》。 从2015年开始,随着北京争取冬奥会步伐的加快,有关首钢的消息开始密集出现。
首先,是首钢的搬迁 ——《首钢搬迁后的“雪国列车”》,文中提到,首钢大部分厂区将被夷平,用于交通路网建设;位于首钢园区内的炼铁高炉、转运站等工业遗产将保留并被纳入整体规划。
随后,是关于新项目的进展。 据新华社报道,首钢正在建设集体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项目。项目占地8.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9.8万平方米。其中包括7万多平方米的商业楼宇以及8万平方米的冰雪项目。
到2015年底,新的首钢钢铁生产基地基本建成并投入运行,包括炼钢转炉、轧钢机组在内的大部分设备都实现了自动化。而此前的12月,首钢已经完成了全部工业设备的搬离。 从2010年起,为配合北京市总体规划,首钢逐步启动外迁工作。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终于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产业转移方案。
2016年1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京张奥运配套工程可行性报告。根据批复,张家口市将新建崇礼赛区、太子城枢纽及张家口赛区场馆群,改造旧设施,对现有高速路、机场进行改扩建。
此次审批通过的京张奥运配套工程总投资82亿元,包括比赛场馆、训练场馆、配套设施等相关设施建设。 作为东道主,中国政府办赛事的一贯作风就是大力投资,倾力举办。这一点,从刚刚结束的里约奥运会可见一斑。
不过,相比起过去我们“大包大揽”式的办赛模式,这一次冬奥会不会如此豪气。因为国际奥委会已明确要求主办城市需实现自筹经费办奥运。 根据要求,自筹经费意味着主办城市需在赛前6个月完成所有融资计划,而且必须满足组委会的资金需求,确保所有竞赛场馆能在2022年前全面竣工并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