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会是什么生肖?
龙,中国传说中的神龙形象,与“荣”谐音,寓意荣誉、尊严和地位等象征高贵。 此外还有一说法,认为宴会是午马的意思。因为在中国传统中,中午的时辰“午时”又名“午马”,而古代皇帝下午的时候一般会召见大臣或者进行重要仪式等等,这些都是“马”的意思。所以“午”也是表示盛大宴会的一个意象。
1.中国古代的宴会分两种,一种是家宴,一种是乡宴。 《礼记·王制》中记载了周朝的制度:天子、诸侯宴请大夫,按照卿、大夫、士的顺序安排座位,而且主宾之间还需要用屏风遮挡;而天子、诸侯宴请诸候国的大夫时,则没有这种待遇,显然是比较客气的家宴了。
至于乡宴就更好理解了,就是在乡村里举办的宴会。《论语·曹刿论战》中就有记载,说曹刿在与齐国交战的前一天,在鲁庄公的宫室之外行典礼,祭祀完天地后,“公受觞(酒),曰:‘可使兹酒溢。’对曰:‘未可以语。’”翻译成现代文就是曹刿说:“现在可以请君主喝醉酒了!”鲁庄公的酒量其实很一般,刚刚喝了三杯就不胜酒力,随后就答应了曹刿的作战请求。这简直就是乡村宴会的感觉啊。
2.汉代的宴会,除了身份限制外(只有贵族才有资格办宴会),还讲究一个“俗”字,也就是民间风俗。比如乐舞、游戏都要有,而且要热闹。因此我们能在汉乐府诗中找到很多有关宴会的场景描写,如《陌上桑》:“日落西山远,人间闻暮钟。游女满春塘,芳草何丛丛。”描绘的就是民间风俗的春日宴会。
另外,由于汉朝继承秦朝制度,实行郡县制,因此各地的习俗也有一些差异。比如湖南湘中及以南地区盛行傩仪,人们会戴着面具,穿着古代的官服举行宴会来欢迎新年的到来,叫做“迎傩”或“送迎傩”;四川等地则有“打春”的习俗,即在正月期间,用鞭子抽打用土做的春牛来迎春。
3.魏晋南北朝时期,门第观念比汉朝更重,因此虽然这个时期的文人学士们有着“清谈”的风尚,但是能参加他们宴会的,几乎都是同姓名门望族之人。在品评人物的时候也会通过看人是不是自己的朋友或是有没有朋友给自己写信来作为判断标准之一。当然,这一时期由于门阀士族把持朝政,无论穷达,都是有风骨气节的人,因此尽管讲究门第,却也不失风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