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十三行是什么区?

谌华玉谌华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十三行是清朝的官称,这里代指广州的十三行街道(现为荔湾区) 清代乾隆年间,在现广州市人民路附近开设了一家专门接待外国使节和商人的“夷馆”。随着来广州的外国人增多,清政府在原址附近增建了20多座中式楼房供他们居住,并派兵看守,确保他们的安全。 这20多座中式楼房建筑精美、中西合壁。由于它们集中在广州府城西南角,又正好有13个庭院,故俗称“十三行”。 随着通商口岸的开放及五口通商协议的签订,广州的对外贸易蓬勃发展起来。为了进一步满足外商的需求、方便他们的往来,清政府于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将原设在城东的洋馆迁移到十三行一带,并在广州城西建造了英、法等国的领事馆。

作为中外贸易中心的十三行,自然成了外国人的聚居地。据统计,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前,居住在十三行的外国人大约有5000人;而至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则猛增到2.7万多人,其中英国人占绝大多数。这些外国人除一部分住在中国人开的旅馆里之外,大多都买了地、盖了房。 他们所住的房屋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式住宅,这种类型的房子多为英国人居住;二是专供外国人居住的高楼大厦,这类楼宇多为美国传教士和商人所购买;三是洋楼与中式住宅相混合的洋房,多为日本人和欧洲人购买。

总之,十九世纪中叶的十三行,确如一座“小巴黎”或“小纽约”。

牧帆梦牧帆梦优质答主

广州十三行位于广州荔湾区城西一隅,是清代广州唯一个统一管理对外贸易的口岸,素有“千年商都”美誉的广州由此成为世界东方第一大港。广州十三行商馆,是世界海上交通贸易的见证,也是东西方文明交融的窗口。鸦片战争后,随着十三行功能的消亡,十三行建筑也逐步废圮、湮没。

2007年,荔湾区顺应国家改革开放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大潮,启动十三行复兴工程,对承载广州千年商都历史记忆的十三行地区进行全新打造,以传承十三行文化、凸显十三行价值为目的,复兴后的广州十三行已形成一条独具商都文化特色的步行街。

作为荔湾首个重点文化项目,十三行步行街自2007年启动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全力推进,去年12月29日一期工程完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十三行商务区规划面积达1.2平方千米,规划控制人口4.4万人,规划商住建筑面积达160万平方米,规划商业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商务区规划目标投资额102亿元。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