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五行属什么意思?

朴寒玉朴寒玉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汉书·地理志》解释郡县的起源说,“县道莫不有封域,设官分职;……故曰部。”可见古人所谓“部”“域”,实际上就是指今天的行政区域。在秦统一中国前,各诸侯国的行政建制中,就有县、郡两级,秦统一后,推行郡县制,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基本的政治制度之一。汉代承秦制,西汉武帝时设十三州刺史,东汉末建安年间置司隶校尉,统管京师附近七郡,相当于后世总督的辖区范围;其余的郡国,则归州牧统领(详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魏晋南北朝时,郡县的建置和隶属关系都有很大变化。东汉末年,各州刺史兼持兵马,权力大大提高,至魏晋时期,更成为地方实权派,与中央政权争锋。为了削弱地方的权力,西晋建国初曾一度废除郡级建置,但到武帝时又恢复。东晋南朝时,为了控制北方移民,实行侨府、侨郡和县等制度,使得郡县的建置更加随意,其含义也越来越抽象化。

隋代统一全国后,将北周的六官制改为三省六部制并沿用下来。唐代,中书门下的权限扩大,尚书省职权减弱,而地方府、州、县的设置,则是唐承汉魏旧制,略作调整。宋代,因太祖赵匡胤祖籍是唐朝汾阳王,所以为了显示祖源,刻意仿制唐制,连州府县的建置也都照搬过来。元代,疆土辽阔,又在地方设行省,使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于是设府、州、县就完全成为地方政权的标志了。

明代,京师及各省都设立了布政使司,专管一省的民政和财政,并有权节制地方驻军。为了监督藩王,在各地设立提刑按察司。至于府、县,则完全由京师的六科给事中直接监督。清代基本沿用明制,只是在雍正年间因西北用兵,始在各军事驻地设州,作为督抚管理军务的下属机构。

浦雨杰浦雨杰优质答主

在“金、木、水、火、土、阴阳”等术语中,五行指的就是“金、木、水、火、土”。而“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且五行可以代表一定的意思,与人们在生活中息息相关。

那么,我们中国“郡”字就含有五行,接下来来看看郡五行属什么?

在甲骨文中,“郡”并没有着这个字。《说文》中曰:“郡,畿内州县也。从邑君省声。”《广韵·文韵》:“郡,古韵切。”《集韵·吻韵》:“郡,七晕切。”由此可知,“郡”为形声字,上从“君”省声,本义为“畿内州县”,即围绕王城的五百为里范围内所设的行政区县。从“郡”的本义可知,“郡”乃“邑”也(“邑”为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西周以后一般称为县。在周朝,王畿千里,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其爵封之地称为“国”。从以上分析可知,“郡”表示“城池、国家”之义。

在古代,“郡”字具有一定的管理行政区域的作用,郡县之制就是以郡统县的一种中央集权体制,该制度在秦代正式确定下来,也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最早、最长的地方行政机构。

在甲骨文中,“邑”字有两种写法,一种表示四面高墙围出的城市,一种表示以武器守护的城市。由此看出,“邑”有国家、城郊、疆域、国家土地之义,还有护卫、安定之义。《说文》中曰:邑,国也。《尔雅·释言》中曰:邑、都、邦、畿、郛、鄙、疆、州、里,国也。

因此,“郡”也含有“邑”字之所有含义。再由上文可知,“郡”字本义为“畿内州县”,有国家、邦畿、州县之义,所以“郡”有护卫、安定的含义。

在风水学中,“邑”字五行属土,字义为国家、城郊、疆域等,因此“郡”字五行也入土。“邑”字有护持安定、高枕无忧之吉义,且古时候“郡”为较大单位的行政区域,所以“郡”字取名可用,有富足安康、前途光明、自立自强之吉象,也彰显出泱泱大国之人,有宏图大展之贵人气象,为动土、移徙、入宅、置业之吉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