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的五行属什么?
“属”字在这里似乎用得不正确,应该为“相”,《尔雅》中就有“相马”一词,意为观察、识别马的意思。 五行相马,在《礼记·月令》中有记载:“孟春之月……是月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这里的“天气”指的是金气的意思(所以有“金气始行”一说),“地气”指的是土气的意思,所谓“木气萌芽,由土而生”即指此而言。
五行相马,在《周易·乾》中也提到:“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其中的“龙”指的就是阳(阳气),而“虎”指的是阴(阴气),故有“阴阳相见,风云聚会;光宗耀祖,名利双收”之说。 五行相马,还见于《周礼·夏官·考工记》:“人车既立,四马车建立起来,然后驱之。”郑玄注曰:“人车,驾人之车也。驱之者,言人乘车,当自驱驱而行之象。”贾公彦疏曰:“谓人乘车时,自当驱驱而行,不待他驱动。”可见,这里也是以人驱车的行进象征人的运势,这和五行相马的概念是一致的。
黍是五谷中收成最晚的一种,在处暑时结果,所以叫“黍”。黍子也叫黄米,可以蒸吃,也可以酿酒和做糕。《诗经·王风·黍离》中有:“彼黍离离,彼稷之苗”之说。古人多以稷黍并称,稷是五谷中的粟,古人常常以稷、黍来指代田间百谷,用以象征着收成和粮食。而黍在古代又是一种重要的祭品。《说文》:“黍,禾属,宜社稷,故以名之。”段玉裁注:“禾非一人所种,社稷有灵,当须致爱,故以易种者为名也。”因为古人常用黍稷来祭社、稷之神,所以用黍稷来代表社稷。社稷作为帝王祭祀的主神,社神象征土地,稷神象征收成,以国土与收成为“国”的代表,可见黍稷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从黍稷祭祀的起源,可以看出它的生成特性与土性最接近,因此黍也属土。
“黍”字上面的“禾”是“植立”之意,而下部的“者”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都有“长脚牲畜”的含义。“禾”与“者”字联合起来描述长脚牲畜站在成熟的庄稼地里(吃东西),可见黍也属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