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的几个阶段?
谢邀! 经济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经济发展中级阶段、经济发展高级阶段以及经济发展的后高级阶段。 目前我国处于什么阶段呢? 我们把改革开放以前称为计划经济时期,这一时期可以看作是经济发展初级阶段。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主要经济发展目标是实现工业化,为此国家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尽管农村也有合作化运动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但总体上来说工业的发展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由此造成的农业落后和农村贫困是中国长期存在的一个现状。
什么是经济发展中级阶段呢?这个阶段的典型特征就是农业和非农产业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逐步缩小;教育、科学、技术得到重视,国民素质不断提高;市场化程度提高,市场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政府职能转变,微观经济活动中的行政干预减少;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到集约型的转变;对外开放,利用国外资源和市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
我国现阶段处于这个阶段吗?是的,现在我们不仅实现了乡村城镇化,形成了非农产业在我国占据主导地位的局面,而且还实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格局。而且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强了国际竞争力。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们不断扩大开放,吸收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效激发了国内市场的活力。过去我们一直靠大量消耗资源和浪费资源维持经济的发展,现在则转向节约发展和低碳发展。
在发展中解决生态和环境问题。
总之,我们现在所处阶段就是经济发展中级阶段。这个阶段的任务是完成中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这个任务还没有完成,我们还有很多难题没有破解。比如如何平衡工业化的城市方向和乡村振兴的农村地区?如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处理好人的城市化问题?怎样通过制度创新解决城乡二元结构带来的诸多问题?等等。
只有解决好这些难题,才能说是进入了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
中国经济发展历程的阶段划分是具有连续性的,虽然各阶段之间存在区别于其他阶段的侧重点,但并不代表该阶段只强调某一方面。对于经济发展历程阶段的不同划分方法,基本都包括了改革开放以前和改革开放以后两个阶段,因此本文以这两个阶段为基础,根据不同时期的主要特征,将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发展阶段进行了细分。
一、中国经济发展总体历程
1. 改革开放前
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前,我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这两个历史阶段虽然在经济发展的很多方面存在不同,但总体来看,都属于计划经济体制。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面临着千疮百孔、极度落后的国民经济,党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生产,为工业化创造条件。1950年至1952年,经过三年的努力,我国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并为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随后,我国开始在经济恢复的基础上进行有计划地经济建设。我国的工业化是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我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封锁和禁运,借鉴苏联模式走上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用重工业推动轻工业和农业发展的传统工业化道路,确立了高度集中和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一特定的国际国内条件下,走这条道路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使我国在较短时间内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尽管我国经济建设遭遇过严重曲折,人民生活仍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教育、科学文化、医疗卫生、体育事业等总体上得到长足进步,我国经济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很大发展。然而,这一时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无法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势在必行。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自此我国正式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
2、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以来,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我国不断推进各方面改革,经济社会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这一阶段,根据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侧重点,可分为四个历史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时期;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以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得到稳步增长的时期;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导向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期。
(1)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时期(1978-199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开放的起点,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继而迅速扩展到城市,改革的实质是改革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重大的制度创新,实现了农村生产力的极大解放。之后的国企改革、价格改革以及金融体制的改革也迅速拉开了帷幕。我国在1984年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改革总体思路,这一思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基本属性、基本特征上是内在统一的。到1990年底,基本完成了把原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成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包括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内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结构的任务。这一时期的改革还为我国对外开放打下了基础。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在国际经济环境中寻求发展的空间和动力。党中央及时提出了对外开放战略,制定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通过“以点带面,点面结合”,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引进来、走出去”同步实施。到1991年底,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外贸进出口总值从1980年的57.5亿美元上升到1990年的1244.3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从1980年的22.3亿元上升到1990年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