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五什么生肖?
“五”这个字在五行中属于木,对应的是青色,所以东方被称为青色(现在所谓的“青东”)。 在《礼记·月令》中有这样的描述:季春之月,日在奎,昏参中,旦毕宿。 这里的“参”,也就是西方白虎七宿中的参星,又叫元辰、大辰。古人把太阳从升起到落下的时间分为一日之中五个等分,每等分是一个时辰,共八个时辰,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一天有十二个时辰,正午是阳气最盛的时候,也是一日之中第五个时辰——申时的开始和结束,此时日落而息。 而在晚上,太阳落山到星星出现之间的时间,则是属于黑色,即北方玄武七宿的控制范围。
在《礼记·月令》中有这样的记载:季秋之月,日夜分,雁候初来。 这里的“昼夜分”就是白天黑夜各占一半的意思,这个时候就是秋分,是秋季的第四个十五天。“雁候”指的是大雁南飞,候鸟们的日程安排是以“阴阳历”计算的,它们在冬至那天进入南方过冬,到了春分后第十五天,也就是农历二月春分,开始向北迁移,这时正是“日夜分”,也就是阴阳平分,昼夜一样长的日子。
生肖也叫属相,中国农历纪年中用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以十二地支来纪年的,十二地支,简称十二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十二生肖的起源与动物崇拜有关。据湖北云梦睡虎地和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秦简可知,先秦时期即有比较完整的生肖系统存在。最早记录十二生肖的文献是东汉王充《论衡》。十二生肖由十二兽名连编形成的一个自成系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至今影响广泛,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重要文化符号,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
十二生肖是十二种动物依次对应的十二地支,并以此来配属人的属相,以正月建寅月为界,自寅时起到下一年此月此日辰时止(或以次年腊月十二日止),遇其相属的生肖纪年就是此生肖年。
十二生肖是十二生肖动物和十二地支结合,用十二种畜牧和走兽来纪年、月、日、时的系统。由于十二生肖和十二地支是一 一对应的,所以,人们又称十二生肖为十二属相、十二兽历。属相又称“生辰属相”,属相的“属”字,即是“属类”、“所属”。生肖兽历在中国农历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