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上树代表什么生肖?
“蚂蚁上树”是四川传统名菜,属于川菜系。主要原料是胡萝卜和肉末,成品特点颜色红亮、质地软糯、口味浓香。在烹饪方法上属蒸菜类,需要蒸制的时间比较长。从进厨房开始算起,到端上桌供人品尝大概得有30分钟左右。 可能有些朋友会问,这道菜为什么不直接叫“胡萝卜焖肉”呢?原来,在中国古代干支纪年中,每个季节的最后一个月被称为「末月」,农历十月叫做「小阳春」;而正月、二月、八月、九月,分别被叫做「阳春」、「仲春」、「暮春」和「初冬」、「仲冬」、「暮冬」。立春为春季的开始,霜降为秋季的结束。所以十月和十一月,就被合称为「小阳春」或「金秋」。《三字经》里提到的“小阳春”就是十月份。 而“蚂蚱”的称呼,来自于明末张岱所著《夜航船·动物部》:“蚂蚱,似蝗而色黄,胸背有翅,短尾。一种能飞,其声如哗,今北人呼曰蚂蚱儿。”“蚂蚱”一词最早出现于明代。后来这个词进入了现代汉语词典。
而在众多关于“蚂蚱”的称谓中,“蚂蚁上树”却是最为独特的一个。这是因为这个称呼里把“蚁”字去掉了,变成了“蚂蚁上树”。这是为什么呢?据我推测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源自“以物易物”的贸易形式,用蔬菜兑换肉类。由于蔬菜中含有丰富的纤维,吃下去不易被消化又很难感觉饱食,因此食用过量容易饿。于是人们便用“上了树(被吃掉)的蚂蚁”比喻食物吃得过多过快,快要饿昏了的感觉。
另一种可能是源自巫术仪式中的祭品选择。在古代中国,有许多禁忌,其中之一便是动物的头不许吃。假如有人犯了罪,为了赦免他的罪过或者减轻惩罚,就要以动物的头向他祭祀。同时,还要用动物的血涂满他的全身,以示洗脱污秽。但是人的头是不能作为祭品的,否则便要遭到天谴。于是人们就将蚂蚁、蚯蚓等“微服”作为供品,在祭祀时“免遭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