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股东企业的管理模式?
贝楠最佳答案
先引用句名言:“每个成功企业背后都有一个悲情老板” 作为小股东,能获得的收益主要有分红、股价上涨带来的资本利得和处置股权获得的现金(也就是所谓的“退出机制”)。 但不管是哪项,最后都需要通过公司经营产生价值才能兑现。所以,小股东最重要的职责是监督——监督董事会选择优秀的管理层并监控其运营;同时小股东还要对公司财务保持关注,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以及公司货币资金的充足。但光凭一人之力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就需要借助外部力量了。
1.聘请专业会计事务所审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委托律师事务所审查法律事项,包括检查公司章程的制定及执行情况,监管董事会决议的过程与结果等;
2.参加或委派代表参加董事会会议、股东大会,查阅有关资料和原始凭证,充分行使自己对公司的知情权;
3.从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获得资讯,间接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
4.直接观察和管理者的素质,包括他们的领导技巧、决策能力、对待风险的态度等; 当然,作为小股东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如投资选择失败的风险以及资金不能正常收回的风险等等。这些不仅需要专业的眼光和审慎的态度,也需要足够的耐心和坚守。
多股东企业通常指由三方面以上的股东组合而成的公司,这种公司的优点表现在,可以在不同所有者之间发挥协同效应,同时在经营上存在相互制衡的关系,经营风险较小,也较少出现大股东控制现象,是现代所有制的典范代表。这种公司制度是值得推广的现代企业制度。
多股东企业(集团公司)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
1、以母公司管理为主,子公司为独立法人的联合体,子公司在经营、管理、决策方面享有较大程度的自主权,母公司主要依靠产权纽带进行战略方面的控制。集团不参与子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而是由各子公司在自己的目标市场内进行专业化经营,独立核算,实行分权型的管理方式。
2、以母公司管理为主,母公司通过事业部形式管理成员企业,子公司在业务、经营、人事、财务上完全纳入事业部的管理之中。而事业部在某些业务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利于集中采购和专业业务管理,集团实行集权型的管理方式。
3、混合型管理,即集团对从事集团主导产品生产经营的事业部,或集团重点发展的业务,在业务、经营、人事、财务等方面实行集中管理,集团实行集权型的管理方式;而对从事辅助产品生产经营,或集团处于培育发展阶段的业务实行分散管理,集团实行分权型管理方式。
多股东企业(集团公司)作为投资控股型企业,主要负责集团整体发展战略规划和重大投资决策。其内部组织结构一般可包括:1、总经理办公室,主要负责集团公司行政事务方面的管理、协调工作,并具体负责集团公司总部人力资源管理和后勤事务等方面的管理;2、投资管理部门,主要负责集团公司投资规划、投资项目选择以及投资管理等方面的工作;3、财务管理部门,主要负责集团公司资本运作、融资、投资收益管理等方面工作。多股东企业(集团公司)一般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