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西方属木吗?
先贴一张经典的五行图,取自百度百科 五行相生相克,并不是单一的生或克的关系,而是生中有克,克中生有。在相生关系之中,又有阴阳五行之气交合的问题;在相克关系中,也有阴阳五行的力量制衡问题。因此不能简单认为金生水,水再生木,或者火克金、土克水这样简单的逻辑关系。
五行对应五脏,其实是一个相对固定的系统。这个系统之中各部分的关系是动态平衡的。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经络传递的。五脏之间相互影响,而经络则是连属于五脏之间的网络。 中医理论的建立基于对自然界和人体生命现象的观察,将自然界的五种物质(五行)与人体的五种感官(五官)、五种体液(汗、涕、泪、唾、尿)以及季节交替、五时气候进行对照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着对应规律,并据此建立了中医的基础理论。
如《黄帝内经》中讲到“肝开窍于目”,“心开窍于舌”,“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等。这里所说的窍不是指解剖学上的孔道,而是一种生理功能意义上的划分。这种划分是用取类比象的方法进行的。所以中医所说的开窍于眼的肝脏实际上是指肝经运行于眼睛周围。
同理,中医学中的五行其实是指中医基础理论中用于归类的一系列特性。这些特性来源于生活中的现象,而不是单一的逻辑推理。因此五行并非完全是属性概念,它包含有一定的动态功能意义。 那么为什么中医要用五行来表述五脏之间的关系呢?
因为用五个抽象的概念来表示五脏之间的关系比用其他数量的概念要容易得多。而且用五行来描述五脏之间的关系也是符合日常生活经验的。比如,人们看到树茂盛了就会说“水生木”,看到火烧得旺就会说“火克金”,等等。
同时,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五行的每一行都代表著一种稳定的动态机能,即木性、火性、土性、金性和水性。它们不仅代表着五种不同属性的物质,而且还分别与自然界中的春、夏、长夏、秋、冬相对应,与西、南、中、东、北相对应。
如此,中医学用五行来表示脏腑气血、阴阳,并用五行生克制化的原理来解释脏腑间的密切联系及其变动对人体的影响,以达至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均衡状态。 五行是一套用取类比象的方法构建的用于表述中医理论体系的符号系统。它的基础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一个较为完善的表达中医理论的系统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