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的五行属什么?

修馨菱修馨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字源》说“凡”是象形字,本义为“总括之词、一般之义”,与“斐”相对(见上图); 《玉篇·部》:“汎,普览也。一曰浮。”可知“汎”也有普览的意思; “汎滥”一词在《后汉书·五行志三》中多次出现:①建宁二年夏霖雨,自四月逮于八月不已……京师及郡国皆山崩,石陨相压,死者数千人,又水泛滥,鱼鳖草木无复形体。②初,顺帝即位,好善嗜德,欲治以淳正之风,而久无继明圣之主,国俗流失,侈僭萌生,遂有黄巾之寇暴。③时梁家复专朝政,海内贪浊,官吏放恣,政如野鹿。④会樊宏卒,帝悼惜久不来丧所,其子孙奉丧还乡里,车马填街陌,宾客满府门。

从以上引文看,“汎滥”有两层意思:一是大水到处流荡的样子,二是普遍蔓延、泛滥开来,所以后来泛指事情没有约束地漫无边际地发展下去,或者形容思想感情无所顾忌地发泄出来。 在汉语口语中,人们习惯把“泛”读成去声,并具有两个意义:一是“广泛、普遍”,二是在某些固定结构中做动词用,表示“超过、过度”。比如“泛论”就是空泛地论述或谈论,现在多用在贬义词上;“泛应不发”意思是应付了事,不认真考虑对策;“泛爱万物”就是平等地爱一切事物,而不是狭义的博爱;至于“泛滥成灾”和“放任自流”则都是贬义词了。 再说说这个“凡”。《玉篇·一部》:“凡,寻常也。”可见凡的原义为普通、平常,后逐渐虚化,变为数量词——平常的,一般的。 那么,为什么将“凡是”“无论怎样”这样的词语用作连词呢?我猜想这是因为古人说话常省略主语的缘故吧! 比如东汉班昭作的一首歌颂窦氏的《东征赋》中有这样几句:“瞻前而思后兮,为寿而奉觞;畏高灵之莫亲兮,忧修短之有极。”其中的“瞻前而思后”就应该是说话人在前面说了某件事之后立刻想到另一件事的结果,中间没有停顿,因此省去了主语,只留下了谓语部分。这种省略是很常见的,而且当时又没有标点的说法,只有靠听者自己去理解了。既然要表达的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就要让听的人明白它的意思,于是,古人在说话的时候为了照顾听者的需要便常常把一些短语进行压缩重组来节省时间。 比如说“今汝命乎”就可以简化为“今汝命”,其中第一个“汝(你)”是宾语前置的标志,第二个“汝”才是真正的主语。因为古代人称代词的敬称一般是“君”或者“公”的,而自称则是“臣子”或者“寡人”等等。但是像上面提到的这些词汇都是人们很熟悉的常用词,一般不会发生误解,所以在说“今汝命乎”的时候不会有人认为是“你的命运吗”,也不会有人误以为是对自己说的“你的命啊”之类的话。这就为“凡”之类的词进入句子的主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于是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凡是”、“无论”等用法。 其实现代汉语的很多语法现象都是来源于古代的语言现象,只不过它们在演变的过程中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已(详见《现代汉语八百词》第四版,商务印书馆出版),这也是研究古汉语的一个重要方法之一。

优质答主

五行,不是“阴阳”也不是“八卦”“天干地支”等这些概念是古人通过长期观察、总结出来的自然现象。这个自然界就是物质世界(天地万物) 五行相生相克,是指大自然中五种东西的关系;即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属性的相互关系。 五行生克的作用力来自于五行之间的能量流动规律和方向,因此五行属性之间也有强弱之分。

水能克制土火。水生金金生水。 木能克土火。但木不克金水因为水是金的源头。 金生水。所以土生金也旺了水。 水在五行的位置比较弱。那么土生金就不太理想。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