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壁偷光是成语吗?
凿壁偷光(凿壁借光、凿壁引光),典故名,典出《西京杂记》卷二。西汉时候的匡衡,十分好学,但因家境贫寒,白天务农,夜晚无力点灯读书,便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其事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的典故。其中的“光”指烛光。
成语“凿壁偷光”是汉语成语,出自《西京杂记》,意思是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
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主人公为匡衡,此语出自《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这个故事流传甚广,人们用它来赞美勤学苦读的精神,也用凿壁偷光这个成语指代勤学。据《敕勒川文化》等记载,在包头南海子乡还保存着匡衡穿的洞,和他小时候放牧时坐的石头,因此包头的地方文史工作者认为,匡衡也是地道的敕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