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厨房职位都有什么?
庖人。《周礼·天官冢宰》曰:“庖人,下士二人,胥八人,徒二十人。”郑玄注道:“庖人,掌共王之膳羞。”意思是说,庖人这一职位负责君王吃饭的事务。从规模上讲,下士二人,胥八人,徒二十人,规模还是相当大的。郑玄在注释胥和徒的时候,提到了“小宰”,小宰的地位在胥之下、徒之上,但小宰的规模非常大,下士八人,胥六十人,徒二百人,由此我们也可以得知庖人的规模在当时还是占小头的。除了《周礼》,还有一本《仪礼·少牢馈食礼》里面也提到过庖人。少牢馈食礼是一种祭祀小礼,祭祀时要用羊和豕,有“庖人升,设扃鼏,以东面于其上”的说法,孔颖达疏曰:“庖人,掌膳食,故来助设奠也。”也就是说庖人在一种小祭祀当中,就负责摆设祭品事务了。总之,从地位和规模上讲,庖人都是相当大的,自然待遇也会高些,其主要工作是负责君王的膳食服务。
大次。“大次”这个官职名字看起来似乎有些高大上,其实不然,它在古代是专门负责煎鱼煮肉的,类似烧火工之类的。清代宫廷内务府中尚膳司下就有“大次十班”,班下分头等、二等、三等大次。烧火是一个很费体力的活,因此清政府对大次们的待遇很好,工资是所有太监当中最好的,而且还可以随便出入宫廷。
醢人。醢人负责“掌四豆之实,朝事,脂鳖,春用葱鼓,秋用兰鼓,冬用肠胃”。在这里,醢人与其它“豆”的长官一样,是掌管四豆食物的人。脂鳖就是用油脂调和龟甲做成的荤类食品——醢。此外,根据季节不同,春用葱炮制的内脏,秋用兰炮制的内脏,冬用各种内脏。
亨人。亨人和醢人的规模是一样的,也是奄中隶属于内宰的一职,其职责是“亨人,奄,亨王及后、世子膳羞”(《周礼·天官冢宰》)。郑玄注曰:“亨人,奄之所以亨烹之实也。”可见其职掌和今之烧火工类似,与大次的职责差不多,主要负责君王的膳食加热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