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乳糖不耐受是什么?
乳糖是食物碳水化合物中,最不容易被消化的单糖之一,需要乳糖酶(一种消化酵素)的参与才能被小肠吸收。 正常人小肠内有充足数量的乳糖酶,能够充分分解摄入体内的乳糖,进而被小肠吸收利用。 而有乳糖不耐受的孩子,因为体内缺乏乳糖酶,无法分解摄入的乳糖,从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以牛奶为例,如果没有乳糖酶,那么喝下去的牛奶只能堆积在肠道里,被有害菌分解,产生有害物质,身体自然就会出现各种不适。 有乳糖不耐受的孩子,往往一吃到含乳糖的食物就会拉肚子,特别是牛奶、奶制品以及乳制品等。 由于婴幼儿胃肠道发育不完善,肠黏膜中乳糖酶活性比较低,因此会出现较严重的乳糖不耐受情况。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胃肠道逐渐发育完善,乳糖酶活性慢慢提高,能够充分消化吸收含乳糖的食物,宝宝不会再出现乳糖不耐受的情况。 当然,如果成年人长期不食乳制品,也会使胃肠内乳糖酶逐渐丧失作用,当再次大量进食富含乳糖的食物时,也可能会出现乳糖不耐受的情况。 不过,这种因长时间禁食乳糖食物导致的暂时性生理缺陷,一般并不严重,在减少乳糖食物的摄入频率后(比如说每天一顿或两顿),大多可以逐渐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