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字意思五行属什么?
新,本义是新鲜、新鲜的事物。但是“新”的五行并不是“金”或者“木”或者“水”或者“火”。 “新”字的繁体字是“新”,从“辛”从“斤”。也就是说“新”的五行属于“金”和“木”的属性。 《说文》中解释“新”的字形演变过程的时候说到:“凡新之属皆从新。”说明“新”的字形来自于“薪”,而“薪”的五行属于“木”。
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现在使用的简体汉字“新”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把“新”改成“辛”旁了呢? 这是因为在东汉许慎著《说文解字》的时候,还没有繁简之分。因此当时的字体“新”就是现在的“新”。到了唐朝的时候才出现繁简之分。所以唐朝以前的文献(包括唐人编撰的《说文解字》)里的“新”字,都是现在繁体字“新”。
那这个字怎么又变成“辛”字了呢?因为唐代文人开始使用别字,就是把繁体字里面的“薪”写成“辛”。后来的文献就都沿袭了这种写法,一直到现代。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唐朝已经有了繁简之分,为什么还要用讹字“辛”来代替正字“新”呢?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其实也不尽然。古代的文字除了作为书面的符号以外,还有另一种功能——记事。这些文字既是一种可反复书写的画象,同时也是一种计算单位。比如说“新”字,上面的一撇一捺就像两根木头,下面的一点就像燃烧的火苗,合起来就相当于一个燎炬,这就是一个计量单位——“新”。
一“新”有多少根木柴呢?这就没有统一规定,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有的可能是一拃(一拇指到食指的距离),有的是两拃。随着测量工具的改进,对“新”的长度定义也越来越严格。到了明代,法律规定一“新”等于八尺。虽然计量单位“新”的长度变了,但这个字的基本形状并没有改变。因此明代以前出现的文献(包括明代)中的“新”字,都是以今天的简化字表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