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字的五行属什么?
“淘”字,读táo ,是形声字,形旁为“氵”,声旁为“匋”。《康熙字典》收有其楷书字形并注明其古音通“陶”。《中华大字字典》也明确标注该字的普通话读音及古音切语。故此,可以肯定地说,这个字的五行应该属水。因为水的性质是流动的、柔软的、变化的,而“淘”的本义也是指水流翻滚流动之意(如淘金);并且根据古人以水喻德的哲学观念,水又代表德行,因此可以说五行之水与德性相关联。
然而,若从字源上去探索该字的五行归属可能更有趣些。据考古研究,“淘”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字形如下所示: 这是一个会意字,由“水”和“匋”(tāo)二字组成。“水”自然表示水的含义。那么“匋”是什么意思呢?金文(战国时期铜器上的文字)的“匋”字如下图: 这是一个形声字,上面部分仍然是个“匋”字,下面配一个“足”字。可见“匋”的本义是与“足”有关的,而与水无关。那为什么现在的汉字里“淘洗”的“淘”的字形变成了上面的“水”字了呢?这就要说说它所在的词语了——tao4 zi3,即“澡”“浴”的意思。这两个词的本义都是用水清洗的意思。用“水”来表示这种含义是很恰当的,因而文字学家们多认为“淘”字从这里开始发生转义,由“洗澡”之“澡”衍生而出,并造出了现在的“淘”字。
我查阅了一些资料,“淘”的这个转义好像是与西域有关,并且与佛教传入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在东汉时期,朝廷为了防止汉人受外国佛教的影响,曾经禁止民众蓄发染须、佩戴首饰以及沐浴更衣(尤其是妇女)。但是到了南北朝时期,这些风俗又重新流行起来。因此可以推测,“淘”的“洗澡”之义很有可能来自外族语(可能是鲜卑语言),并被佛教所影响。这样看来,“淘”的五行应当属于木了,因为树木具有柔韧的特点,正好可以象征佛教提倡的“戒律”之精神。
金、木、水、火、土,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一种概念,是解释世界万物的构成规律和演绎规则的哲学体系。“五行”又称为“五材”或“五方”,分别被形象化为金、木、水、火、土5种物质,用来指代5种抽象的属性,并以这5种属性,演绎宇宙间的万物变化。
五行生克关系:相生关系: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相克关系: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金(kān)--指能做成刀斧等金属物件,故又被称为“五金”。具有刚强、健行、肃杀、功成、焦躁、保守、理性和深沉的性质;其对应的方位是西方,五色是白色,五音是商音,五味是辛味,五臭是腥味,五官是鼻,五脏是大肠,五时是秋,五季是亥等。“金”具有清洁、收杀等性质,多体现为刚强、严肃、果断、专一而务实的精神。
木( mù)--指具有生长、条达、升发、舒畅作用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灵枢·邪客》:“心者……故生血”,《素问·太阴阳明论》:“肺者,西方金也……其臭腥”。如南北为朔南,东西为泉隰,其形象在人面之五官,则东西为目。《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胁下满,或小便不利,或渴,或腹中痛,或呕吐者,小柴胡汤主之。”
水(shuí)--指具有清洁、滋润、下行、潮湿作用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具有寒凉、滋润、下行、闭藏的性质,其功能行为表现为寒冷、湿润。《素问·六节藏象论》:“肾者……为阴中之太阴,通于冬气 ”。《难经·四时》:“冬伤于寒,则病病咳。”因此,凡具有类水的寒凉、清肃、下行、封藏等特性或功能的事物,皆可归属于水。属于水的脏腑为肾与膀胱,情志为恐,体部合骨与发,窍为耳和二阴,五华在发,五劳在骨。水是构成生命体的重要物质。
火( huǒ)--指具有温热、升腾作用和具有向上、明亮、温热属性的事物和现象。《素问·至真要大论》:“南方生热,热生火。”《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热瞀瘛,皆属于火。”因此,凡是具有温热、升腾、明亮、外向、上行,甚至能够导致人体或者脏腑烦乱、火热、热烈、躁动等特性或功能的事物,都归属于火。其中含有热气而易生热者归属南方之少火,过热则生邪气者归属南方之壮火。南方应长夏,长夏对应为土,土可以制水,所以“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土,土生甘,甘生心”。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肝生筋,筋生心。
土(tǔ)--指中央黄色和具有生成、承载、受纳作用和具有这些特性的事物。《素问·六节藏象论》:“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因此,具有一定化生、承载、受纳等特性或功能的事物,如人体则有脾胃、肌肉、唇口等。中央土属戊、己,具有化生万物的生产能力,是承冬夏而成的秋收之象,是四时中的长夏,所以从夏至之后的三个月都是土旺时期。此外,从五方而言,中央为腹,脐旁大腹属土,所以脾胃属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