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有几种?
目前,我国有1587个测站发布了气象观测数据。这些站点分布在全国各地,但大多是分布在东部、南部和西南部。 按照发布的内容不同,气象观测主要有天气现象、云和高空气象3类。其中,天气现象类包括暴雨、暴雪、冰雹等29种主要灾害性天气的观测内容;云类主要包括高积云、层状云等10类云的观测内容;高空气象主要是监测高层大气的温度、气压、风向风速等。 这1587座气象台站的气象观测数据经过整理和分析,每天通过“中国气象局”网站、“中国天气网”和手机客户端向公众提供。手机短信和语音电话也同时向社会提供气象信息服务。 在提供常规气象服务的同时,气象部门还积极承担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重要职责。近年来,先后成功实施了抗击雪灾、抗震救灾、奥运会及残奥会气象保障以及台风防御等任务,为防灾减灾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在气象领域的应用,我国的气象观测实现了从地面到空间的数据采集。利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可以实时获取地面地形地貌信息,进行精准测湿、测雪深度,增加气象观测的数据质量,并初步解决了山区测站“盲区”问题,使能够提供气象检测数据的测站数量大幅增加,有力提升了气象监测预警能力。
天气预报是运用物理和数学的方程组,按照实验资料,描述某一地区的大气状况及其演变过程来显示其结果,是工作在天气预报第一线的气象工作者,运用科学原理和各种分析技术方法,根据最新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最新气象卫星成果,研究天气演变的过程,对未来的天气以及有关的气象要素作出预测,并按照有关规定发布的一种服务产品。天气预报包括天气形势(天气系统)预报和气象要素预报两个方面,根据预报时效的长短,天气预报又分为短期天气预报(有效时段为5天内)、中期天气预报(有效时段为5~10天)、长期天气预报(有效时段为10天以上)。
按预报时效:一般气象要素预报时效在3天内的属短期气象要素预报;3-10天的属中期气象要素预报;10-30天的属长期气象要素预报。
按预报内容:有降水、温度、风、沙暴、寒潮、大雾、霜冻、热带气旋等气象要素或天气现象的单项预报或几项叠加的综合文字预报。
按预报时间:还有旬、月、季及年的常年预报。
按预报区域范围:有全球、半球、洲、国家、省(州)、市、县、乡(镇)的等区域性的全球预报、区域性预报及地方预报,还有小范围(如矿区、水库、农田、机场、港口、海区及航线等)的专项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