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第几轮算稳定?
“融资轮次”指的是公司进行融资时,经历的股权融资的流程。具体包括天使投资、Pre-A、A、A+ 、B、C等轮次,每一轮融资都代表着创业公司向投资人展示其当前的发展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规划的过程,同时也会签署相关的融资协议。 一般来说,在融资过程中,创业者会先后与投资者进行多次洽谈(有时甚至长达数月),经过反复的沟通与协商后,再决定最终由哪一家投资机构来进行投资,以及最终的交易条款。所以,所谓的“融资金额”其实并没有那么“准确定位”,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个大致的估值区间;而“融资轮次”也并不能说明真正的融资进展,只能代表某个阶段性的结果。
当然,对于某些特定的项目,可能还需要补充一定的融资担保,或是采取某种特殊的形式来实现交易的完成(例如,将公司部分资产抵押给投资机构,或是由个人提供担保)。不过,通常情况下,这些额外的安排仅仅是锦上添花,并非必要条件。 无论哪种形式的融资,核心的逻辑都一样:有资金需求的主体(融资方),通过某种形式将自身拥有的资源(如技术、专利、业务渠道等)加以量化,并通过协议的形式确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最后实现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无论是申请贷款还是寻求融资,最关键的点在于突出企业的核心价值,并通过合理的方式予以呈现。
D轮以后就相对稳定,但也不一定,融资是能融就融的好事,融不到也没事。因为从A轮开始,到B轮、C轮、D轮,包括Pre-A轮、Pre-B轮,都是要让外部的人投资进来,要分享公司的一部分所有权和控制权,要让他参与公司决策。轮次越多,参与的人就越多,公司原来的合伙人和创业团队他的持股比例就越来越小,所以,能不融就不融,融不到也没关系,没有强制的规定,只要公司能赚钱就行。有外部投资进来,在公司发展有资金压力的时候,对有决策话语权的一方、实际控制人一方,控制股权是比较好的。
从天使轮开始算的话,天使轮是0-1,是验证你的想法是否正确,市场有没有需求,用户需不需要,产品可不可以做,这个阶段主要是验证产品的想法。
A轮是1-10,是验证商业模式,这个产品可不可以收费,这个模式行不行得通,有没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市场需不需要这个东西。这个模式能不能跑通,这是验证商业模式。
B轮是10-100,产品和市场都已经OK的时候,需要验证商业市场,这个市场到底有多大,在这个市场内能够占据多大的份额,能不能成为这个行业的领导者。这个阶段是抢市场、做地盘,所以,能融到多大额度就融,该烧钱就烧。
C轮是100-1000,是验证管理能力,验证团队是否足够成熟,产品够不够牛,市场打下来了,能拿下来,地盘占下了,用户和收入涨上去了,要进入持续的阶段了。如果C轮融到了,就继续往下走,准备上市了。
D轮是1000-10000,是验证规模扩张,开始进入快速规模扩张的时期,验证公司有没有这种实力,如果能走到这里,应该已经上市了。不能走这里可以考虑引入战投,或者并购的形式。从天使轮到D轮,是四个数量级的跳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