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在五行中属什么?

温占彪温占彪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略,拼音lüè。部首耳部,笔画9画。 繁体字,形近字皆同。简体字由“耳”和“略”组成。 五行为金。《说文》解释为“言约也”,即说话简短、意尽而止的意思(见下图)。

许慎认为“从耳,从言”,即由听觉器官(耳朵)和表达意识的器官(嘴巴)共同构成,可见古人造字之精巧。而“略”字的本义便是说话简洁,与现在通用的“简要”“粗略”“略知一二”的广义释义相去甚远。

《集韵·觉韵·吕切》注:“畧,省也。”王力主编的《古汉语常用字典》注4:“亦作‘畧’。”可见该字在古代还有省略的意思。而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该字时便直接引用了此义项。

《庄子·天下》:“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言而不议,仁而无忧……礼乐简便,不期而至。” 唐代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惟书之不校,犹世之无辩者,故吾得畅然独出,而莫吾违焉。” 宋代苏轼《谢刘景文送茶》:“君不见道边穷饿子,白眼朱唇舌敝喉。”

古代中国实行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君王作为权力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绝对权威,往往喜欢听顺耳之言,而厌恶逆耳之言(当然,这种绝对的权威是相对而言的,不是完全绝对的)。

在这种情况下,臣子们为了自保或升官,自然在奏疏中言辞上尽量的恭维君王,而语气、文字上则尽可能的低劣粗糙,语不惊人死不休;同样,在与人交谈时,为了表示自己对君王的忠诚和爱戴,也会故意言辞上简练,而语气夸张,以表示自己内心对君王的爱护和赞扬。

语言上的简易便是从这种封建社会特有的文化土壤中长出来的。虽然现代社会这种风气早已不复,但某些特定场合下,我们仍然可以见到这样的语言的影子。

梁桑筱梁桑筱优质答主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征服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总结创造出来的,用以认识世界与解释万物运动规律的一种哲学思想体系。风水术便是以此为基础而确立的。在五行的运动变化规律中,有相生与相克的推演原理。所谓相生,即两种物质之间,此物对另一物有促进、助长、滋生的作用,另一物受此物的激化、扶持、相助而兴旺;所谓相克,即两种物质之间,此物对另一物具有控制、约束、遏制的作用、而另一物受这种制约、抑制、约束。即所谓“比相生、相违害”是也。这就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五行相生相克的解释。

生克规律对认定住宅的吉凶起着重要作用,所以,相生者为吉、相克者为凶的原则,历来为中国传统的堪舆学家所推崇及所遵守。

五行之中,木受金克,克木者为金、金旺而木弱之时,木克不过,势必被金所伤损;金受火克,克金者为火、火旺而金柔之时,金克不过,势必被火所融化;火受水克,克火者为水、水旺而火散之时,火克不过,势必被水所熄灭;水受土克,克水者为土、土众而水流小之时,水克不过,势必被土所吸干;土受木克,克土者为木,木长土浅之时,土克不过,势必被木所劈陷。这是五者之间在自然条件下的生克规律。

但在另一方面,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总是在顺境中,常会遇到一些阻碍与困难,五行也是这样。在这种情况下,五行的相生相克的规律就变成了相“畏”与相“败”。所谓相畏,是说克者过甚;所谓相败,是被克太过。如前所为,在克与被克双方力量均等的情况下,双方处于平衡。一旦力量悬殊,强旺的一方在克不过对方时继续努力,最后终于战胜了被克方,而被克方在无力反击时,不得不消耗自身力量来尽力抵挡,最后自耗过度而败亡。这就是畏败规律。

畏败规律对认定宅宅的吉凶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相生为吉,相克为凶,这是正常的行生规律。但五行之性有强有弱,所以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应根据它的畏败规律来分别对待。如生中有克、克中有生是正常的,可以不管它的畏败。但生中有畏败、克中有畏败的话,凶吉将发生逆转,应慎重对待。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