劻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庆”字之五行,《康熙字典》注得最为清晰:【未集中】【火】 音「庆」。五行为火。 《说文解字》:「慶,行贺者也。从示、殸声。」即祝贺之意也。从字形上看,上部「示」表示与祭祀有关,下部「殸」指古人用作礼器的磬,整个字形象征着举行祭祀,表明向神明表达喜悦之情。庆字的五行属于火毫无疑议。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古代的「庆」与「赐」二字相通,皆作「cq」之声。所以,「王侯之庆」的「庆」字,其原始读音应与「王侯之赐」的「赐」字相同,皆读「cì」。
至于这个「庆」字为何后来变成读音为「qìng」,原因也是显而易见的——当作为动词时,表达的是喜悦之情且带有主动色彩(如「报喜」);而「受赏」、「获得施舍」等表达则多为被动含义,因此这种用法的「庆」字,其本义逐渐隐去,只剩下表示喜庆吉祥的意思。为了表示「受到祝福」这一意思时的动宾关系,「庆」字加入了表示接受意义的部首或偏旁,如加饰部的「庆」「慶」,加心部的「欣」「欣慶」等等。这样,“庆祝”的“庆”字,其形意逐渐变为表示接受、享受之义的形旁,其发音也由「cì」变成了「qìng」。 因此《康熙字典》中明确指出,“庆”有“七音”,即清、次浊上、去三声和全浊上、去二声。其中清、次浊上、去三声均为阴声,全浊上、去二声为阳声。可见今日“庆”字之音源,仍可追溯到古汉语中的「cq」。 此外还需注意,在现代汉语中「庆」还有表示「庆祝」、「庆幸」、「庆贺」等意义,这些意义的文字来源正是古文字的「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