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物价怎么不下调?

席迎菊席迎菊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去年开始,猪肉暴涨,今年初达到高峰。这直接导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不断飙升。 最近几个月,随着生猪生产恢复,猪肉价格出现趋势性下滑。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月份全国CPI同比上涨5.3%,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9%,涨幅比上月扩大1.3个百分点。但扣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仍然维持在较低水平,2月份核心CPI同比下降0.8%。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我国实施严格的生猪进出口监管制度,同时鼓励养殖、补充分销缺口。在一系列政策之下,我国的猪肉供给出现了大幅上涨的局面。 从需求来看,疫情之后,国内经济逐渐复苏,居民消费能力稳步提升。从供给来看,虽然美国等国家的生猪养殖产能也在逐步恢复当中,但是受到饲料成本升高、疫病影响等因素制约,外来的猪肉供应增量潜力有限。所以整体而言,猪肉的供需关系发生了逆转,猪价持续走低。

那么,是不是意味着其他商品价格也都会随之下降呢?非也!我国物价走势受宏观经济和供求关系影响的同时,更离不开政府宏观调控。虽然近年来中央一直强调放开物价、不搞大水漫灌,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我国依然保持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有效性。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新冠疫情和国际环境变化带来的巨大挑战,央行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

从实际效果来看,今年的物价调控目标已经实现。2月,CPI同比上涨5.3%,预期涨5%,前值涨0.9%。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同比上涨8.7%,预期涨8.6%,前值涨10%。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同比上涨11.5%,较上月回落了1.1个百分点,显示通胀压力有所缓解。

当然,央行也不是万能的,在面临复杂的内外环境以及严峻的通胀形势下,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中期借贷便利(MLF)等工具投放基础货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那么,问题来了:在通货膨胀的压力下,央行一直在下调存款利率。存款利率调降,消费者利息收入减少,对于消费需求会有刺激作用吗?会不会出现“通胀-消费”螺旋增长的负面循环呢? 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央行降息降准,释放的资金并不是直接进入市场的。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机构,需要满足客户的融资需求和风险管控,央行降息降准的资金需要经过商业银行的层层把关和输送,最终能够进入市场和流通使用的资金只是很少一部分。况且,由于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是央行考核重点之一,为了完成央行对信贷资产质量的考核,商业银行必然会调整贷款结构,将更多资金投入到风险相对较小且符合政策导向的企业和中长期项目中去。央行降息降准并不会立即推动企业贷款利率下行,而是通过传导机制,逐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其次,从国内情况来看,我国消费增长乏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居民负债率过高所导致的。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中国人民银行的广义货币(M2)余额235.6万亿元,同比增长9.0% 。而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仅增加了7.8%,两者相差近2个百分点。在高债务和低边际收入的情况下,居民的支付能力和意愿都较为低下,通胀对于居民生活的影响也被弱化。并且,在收入分配改革和减税降费的政策背景下,企业盈利空间受到严格约束,过高的债务负担又挤压了企业的研发和创新投入,经济增长的后劲不足。如果继续依靠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央行货币政策,不仅无法从根本上扭转通胀态势,反而会增加政府的债务负担,造成流动性泛滥,形成“通胀—货币贬值—通胀”的恶性循环。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