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什么生肖?
2015年3月6日,马年的立春恰逢农历十二月十七日,上午9时47分48秒,第一声春雷在云南昭通市绥江县震响。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消息:1. 0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28.2°、东经103.8°,震源深度13公里。据央视报道,此次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云南省昭通市政府发布的《关于对绥江5.0级地震现场调查组通报情况的报告》显示,初步判断为昭通市境内的一次正常地震活动。 此前在2月4日下午3点半左右,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发生4.8级地震,震源深度近10公里;而在2013年底,距百色不远的靖西也曾发生过4.3级地震。当时有当地网友称,“整个客厅的玻璃都晃了,我吓坏了”;也有网友评论说,“我在南宁也能感觉到桌子腿在晃”。但上述两次地震都不像这一次那样引发公众对于“大地震”的恐慌。
对于本次地震的原因,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指出,“这次地震发生在横断山脉区域,这一带的地震活动本身就比较多,而且强度也不弱。同时,该地区处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属于青藏板块与华南板块的交界地带。最近云南地区降雨也比较多,可能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地面水的流动性,进而传导了地下的震动。” 而就此次地震的震中位置而言,确实也正处在历史上西南地区最强地震——汶川地震的余波范围内。 有学者向澎湃新闻分析,自1970年代以来,我国大陆地区的强震主要分布在四个区域:分别是西南部的云贵川地区、华北的北京—张家口地区、东南沿海的台湾省和中东部的山东—河南地区。而此次云南绥江的地震正是来自最后一个震区。 “这个震区的地形是西高东低,正好有利于地震波在向东传播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能量。”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本次地震的震级不大,但它却来源于中国的“地震盲点”之一。 中国国土面积广阔,地质构造复杂,因此一直以来都是全球著名的“地震活跃区”。但除了青藏高原及毗邻地区外,我国的很多地区都没有建立必要的地震监测体系。 例如位于太平洋西岸的台湾地区,每年地震高达数万个,却只有少数震级达到里氏三级以上,从而形成了所谓“边地震、边消减、边释放”的独特自然现象。所以虽然台当局在防震减灾方面做得较为充分,民众也都拥有比较成熟的应急避险观念,但“小地震天天有,大震不怕”的心理也由此而生。
而对于像绥江这样的内地偏远城镇来说,尽管过去几天内发生了两次规模较小的地震,但在公众心理上造成的冲击显然不如台岛民众对“小震天天有”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