幡属五行什么?
幡,读作fān。《说文》释之为“帛旗”,说明幡是一种用帛制成的旗帜。这种以帛为材制作的旗帜最初见于春秋中期,至迟在战国晚期已比较常见,汉代以后更是普遍流行。[1]
现在一般认为,我国古代常用的五色标志中,青、赤、白、黑四色代表东方、南方、西方和北方四个方位;黄则代表中央。而所谓五行,就是这五大色彩的象征性延伸:青属木,赤属马,白属金,黑属水,黄属土。 那么,幡属于哪一道呢? 从颜色上看,幡显然属于白色系。从用途上看,它又显然是仪仗用的旌旗。作为仪仗的旗帜必须是无色的,不然就失去了象征意义(比如我们今天检阅时所举的党旗和国旗都是无色的)。但白色系中又有青、赤、黄三色,于是问题就变成了一个排序的问题——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幡绝不可能是青色,因为青是东方之色,而作为礼器的旗,绝不可能有方位的意思在里面;
其次不是黄色,因为我们常说“黄旗”,但是“黄”在这里是象征性的中心色,表示土地,与方位无关;
再次也不是红色,虽然周代已有“朱旗”的记载,但是汉儒解释《周礼·考工记》中的“五采备谓之绣”这句话时,却明确地说,这里的红不是正红色的真红,而是浅红色的绛红,而且只能是用于绣物的彩线,决非旗上所用。所以朱旗也只是可能的选项之一。 最后剩下的只有白色和黑色二色,而黑色又是水色,不符合“天一生水”的思路,所以答案是白色的幡。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对“五行”的理解并不是很准确的。因为五行学说本来就不是建立在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基础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