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中曦属什么?
古人对天象的研究,发现日出和日落时,太阳有红光和橙光两种光线,于是有了“五行”之说:金木水火土,其中水就是这两种颜色的混合体——“赤黄之气”;而日中的阳光是白色的(今天我们知道白色是由于紫外线被大气层散射造成的),所以叫“白气”,因为白气是单一的颜色,所以就与阴阳的概念相勾连,成了阴中之阳。 那么为什么日光有红色和白色的区别呢?这是因为太阳光的组成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它实际上是由280种不同的光线组成的,这些不同波段的电磁波对应着不同频段的电磁波谱,分别产生了红、橙、黄、绿、青、蓝、紫等各种颜色。 日出时的阳光主要是由长波红外线、可见光以及短波紫外线组成的,它们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很快,但穿透能力却很差;而在傍晚的阳光中,则有大量的长波红外线和热辐射,这种光线虽然看不见,但却有很强的热量和穿透力!
《吕氏春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西周初年,周成王要举行祭祀大典,他命令宰辅周公旦亲自撰写一篇祭文并朗读给上天听。但是周公旦读了半天也没有什么进展,他就问自己的学生:你们认为这篇祭文应该怎么样来表述才最合适呢?学生们听了之后都沉默不语,因为他们都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形。他们都知道周公旦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所以不敢随便发表意见。就在大家都束手无策的时候,一个名叫姬旦的学生站了出来。他说:“臣以为这篇祭文应当从“火”字入手。”周公旦闻言大吃一惊:“你怎么会想到要从‘火’字去着手呢?难道你学过这方面的知识吗?还是说你对火有什么研究?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可就太好了!” 周公旦见这个学生如此自信,不禁有些好奇地说:“为什么呢?”姬旦回答说:上古之时,人们用火来驱赶野兽,所以在他们的语言当中,凡是表示危险的词都带有“火”的意思。比如“烈”,是指火光很强烈;再比如“焱”,则是指火焰在空中飞舞的样子……
孔子曾称赞周公旦的这篇文章是祭文中最好的作品之一。周公旦确实是个很有才华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