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嗣可指女孩吗?
当然可以啊,古代有专门的词来表示“儿子”和“女儿”,比如《礼记·郊特牲》载:“天子大婚,至尊卑,尊先妣(母亲)。子,男子之别名也;女子称女氏。”注疏中说得更清楚:“子者,男之名也……女曰女氏。” 而且《春秋》中记录鲁桓公的夫人哀姜没有儿子,叫做“哀姜无子”“哀姜卒”等,而记录齐襄公的夫人哀姜也有儿子,叫“哀姜生孝公子壬”(《春秋》庄公二十六年),可见用“子”字代指女儿是春秋时期的事了。
东汉时期的郑玄注解《礼记》时就提到“周以前,妇人谓之子。”“古者也字,皆作子。”说明周朝之前(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妇女也称“子”。 那么为什么现在“子女”里的“女”代表的是雌性的孩子呢?这是由于在古代社会,人们一般只承认男性的后代是自己家族的继承人,女性的后代(无论雄雌)都不是家族传承的一脉,用“女”来代表子孙后代中的“子”是一种歧视性称呼——这种性别歧视不仅出现在称谓中,还出现在遗产分配中(见《礼记·檀弓下》:“宋公孙尼父葬其母,其子往,丁壮执绋引柩;其婢以绋挽墓前,哭踊毕,退。”)以及其他社会生活领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