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冠军的冠怎么写?
我们要弄清楚“冠军”这个词的意思,然后才能知道它的字形演变过程和字体差异情况。 “冠军”指体育运动竞赛中的第一名,也泛指各项比赛的第一名。 这个概念是相对较新的词汇,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1956年,毛泽东在主持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时提到“五十年代末我们有些体育运动成绩很好,超过了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这就体现了文化革命的作用,证明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落后。现在外国也有很多人谈论这件事,称我们为‘冠军’(指体育运动)”——这句话中的“冠军”即指体育竞赛第一名的意思。 后来的语言学家和词典编者们也都承认这一用法的普遍性,并收录进了最新版的汉语字典中。 那么这种“冠军”的概念是怎么来的呢?它跟旧中国那个“锦标”的“锦标”又是什么关系呢? 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还得从古代的射礼说起……
在周代,射箭是一项重要的礼仪活动,被称之为“大射礼”或者“燕射礼”;而到了汉代,射箭的礼仪项目变成了“角弓弈”、“雕弓弈”等。无论名称怎样变化,这项运动的关键在于比较参赛双方的技术高低,从而决出一胜负。因此我们可以推测,这种竞赛形式为后面竞技项目的产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民间竞技项目开始涌现出来;而到汉代以后,民间的竞技比赛大多都被官方认可并纳入了国家的祭祀体系之中——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射箭的礼仪功能逐渐让位于娱乐功能,于是“锦标”出现了。 “标”字在古文字结构中是“木”字旁加“高”字的形状,表示的正是竖立的旗帜;而“锦”字由“锦”与“巾”组成,本义是指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这里代指带有彩饰的旗子。所以“锦标”最初指的是悬挂着彩旗的胜利标志——“胜旗”也就成了“锦标”的简称。
因为“锦标”最初的设置是在湖上,所以“拔得头筹”也被称为“夺标”,这个“标”字读biāo。后来“锦标”的形式和内涵变得越来越丰富,除了先前的旗帜之外,还出现了绣球、纸鸢等传达胜利的载体,而夺得的荣誉也不仅仅局限于第一的位置,有时第二甚至第三条腿的成绩也会被称作“锦标”。不过不管形式的多样,这些胜利标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都代表着运动的最高竞技水平,因此我们可以说“展示锦标”就是“展示最高竞技水平”的意思。
由于中国古代的“锦标”制度缺乏系统的文献记载,所以很多情况都是我们根据史书断句和语序判断进行的推断。这种“推论”的过程当然会有一定的主观性,至于这种主观性带来的客观后果我们也只能予以接受。比如我们现在经常看到“某某获得锦标”或“某某夺取锦标”的说法,其实这两种表达都是不正确的——按照古代的标准来看,能够获得“锦标”的一定是第一名的选手,而不能只获得第二或第三的成绩。只有当“锦标”的含义延伸到所有代表最高水平的运动员时,上述两种说法才是正确的。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虽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的竞走、跑酷、铁人三项以及自行车速降等运动都起源于英国,但它们的起源并不一定就是古代的“锦标”竞赛。因为这些运动的项目设置和比赛规则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变,已经和古代的“锦标”有着很大的区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