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水库有哪些?
1、石门水库 位于花都北部花山镇境内,是珠三角地区的一个综合性大型水库,距广州市中心约20公里,控制集雨面积374平方公里。 水库建成后,在防洪、发电、灌溉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也成为广州北部重要的饮用水源和风景旅游区。
2、石门潭水库 从花都区驱车前往石门潭水库,大约需要45分钟时间。沿路山林叠翠,鸟语花香,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眼前突然出现一泓碧水,青山倒映其中,犹如进入了一个绿色世界。这就是闻名遐迩的石门潭水库。
3、流溪河水库 位于广东省从化北部的桂峰山下,是以供水为主,兼顾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库。
4、西樵水库 位于南海区西樵镇官山城区西北6.8公里处,是一座以防洪、供水为主,兼顾发电、养殖等综合功能的大型水库。
广州境内中小型水库
广州境内中小水库,是指总库容小于1亿立米的水库。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小型水库仅有6座,总库容1787万立米。建国后,兴建和加固改造了一批中小型水库。到1995年,全市共有中小型水库113座,其中大中型20座、小(1)型 27座、小(2)型66座;总库容22571万立米,其中大(2)型水库9689万立米,小(1)型7730万立米、小(2)型5152万立米。
新中国成立后,兴建和恢复了一批中小水库,并对原水库进行了整固改 造。1951~1985年,全市共兴建中小型水库107座,其中小(1)型22座、小(2)型85座;总库容12217.4万立方米,其中小(1)型7332万立方米、小(2)型4885.4万立方米。对花县的白坭、花城、黄沙、海鸥、高浪5座水库及从化的鹿湖进行了扩建和整固改造;先后对白云区大源、从化的南塘、花县的三江、小蚝岗4座水库进行了全面加固改造;对白云区平乐、石门,花县杨荷、大塘、大富,增城市的永和、官洲、何屋,从化的木棉、良田10座水库进行了整修。
80年代,中、小型水库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改变“以水养水”的单一型管理,推行以生产经营为基础的综合型管理。到1986年,在中型水库花县的大金钟和从化的鹿湖,小型的白云区平乐、花县雄涛、从化黄龙带、增城市鲤湖6座水库相继实行“以业养库”改革。经过3~4年的实践,均收到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生产规模逐步扩大。
1987年4月,广州市水利工程管理处向市政府提出全市中小型水库全面实行“以业养库”的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同年底经批准实施。同年7月,增城市全面实施“六小配套”(小电站、小农场、小鱼场、小养场、小果园、小旅店)改革,取得了“六配套、两不误”(工程管理、生产管理都有保证,两个效益都有提高)的效果。1990年1月,广州市水库综合经营评估论证小组,对实行以业养库改革的鹿湖等5座中、小型水库进行综合效益评估论证,表明5座水库按以业养库改革管理后的1986~1989年与改革前的1981~1985年比较,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171.9%,盈利增长62.24倍,积累增长41.28倍,人均收入增长2.25倍,劳动生产率提高3.39倍。
1995年,广州市中小型水库中有37座承担防洪任务,主要分布在白云区,花都、增城、从化三市(市),防洪保护42.31万人、耕地2.456万公顷。有74座小(2)型水库担负农田灌溉任务,总灌溉面积达1.55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增城和从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