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为何造假?

西梦茜西梦茜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看到很多答主答案都很高大上,其实啊 这都源于同一个问题 我国的台风测报系统在2013年之前是基于美国数值预报模式GFS(国家环境模型)进行的,但是该模式的预测能力是有限的,对于台风的登陆点、登陆强度等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于是,每年的台风季,气象部门都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今年尤其大,因为“莫兰蒂”和“海燕”两个超强台风带来的影响还历历在目。 为了应对媒体的质疑和社会舆论,我国自2013年开始搭建自己的台风警报系统——广东精密监测台风预警系统。通过建设多个高空观测站,以及布下海量浮标和海底锚定点,对台风进行实时监控,同时结合计算机模拟,建立更为精准的台风路径、强度预测模型。如今,这个系统已经运行了5届,在2017年的“纳沙”、今年的“安比”、“海棠”、“云雀”和“艾云尼”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准确度越来越高。

然而,虽然这套系统能提供更为准确的台风信息,但却有一个无法克服的难题:每个台风的路径都是不同且无法提前知道的!这意味着在台风来临前,预报人员不能像其他气象灾害一样锁定袭击目标,只能提前4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发布预警,并且随着台风的逼近和靠近,所发布的预警信息将会更加精确到分钟级。所以,当大家接收到当地气象台给出的预警信号时,请一定要多留意后面出现的文字说明——“请注意,可能影响的区域和时间……” 那么,既然现在的台风预警能够做到精准预警,当初为什么还被诟病呢?

原因还是那个原因,媒体的关注度和政府承担的责 任使得气象部门不得不提高预警的等级以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以前,由于预测能力的限制,台风的预警级别通常只有四 级,根据对历史资料的统计,出现概率90%以上的情况下不会登陆或只在近海打转。一般情况并不会造成严重的破坏。而到了现在,即使是在概率小于10%的情况下,也可能给人类社会和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所以,为了提高预警的灵敏性,降低公众的损失,气象部门的预警级别需要提升,这也是社会责任感的表现。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