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天气干燥吗?
不请自来,作为在江苏读书的山西人表示感觉南师的空气太湿润了! 山西的冬天有暖气,屋里很暖和。
但是到了室外,真的是冷到骨子里的那种冷。风特别特别大。早上去上课能把手和脸冻得生疼。
而南师大的教室是有空调的(除了某些特殊教室)。课上着上着会觉得鼻子和咽喉有点不适。我还会流鼻涕。。。后来才发觉是因为空气过于潮湿的缘故吧(。ò ∀ ó。) 至于宿舍…我们宿舍没有空调也没有地暖只有一个小电扇。12月的时候晚上睡觉要盖被子还觉得冷,脚都是冰冷的。早上起来嗓子也会不舒服。不过到了下午就会好很多。
我舍友体质比较敏感,她老说自己的皮肤怎么这么干(´△‘) 我本人是不太会感到皮肤干的。反正也一直没有做好保湿的工作。
大概是大一下半学期或是大二上学期,学校里来了一堆云南的学生。她们带来了当地的紫外线测试仪。
经测定,我校紫外线的辐射指数高达309,属于严重超标!而云南的大学普遍都低于100。 据说因为超标的紫外线导致的皮肤癌发病率相当高。
南京地处北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具有明显的四季变迁、雨热同季的特点,南京素有“鱼米之乡”和“火炉”之称。
而关于“火炉”这个词,还有一段趣闻呢。夏天的时候,南京的气温特别高。有一次,几个外地游客来到南京,住在了一家小旅馆里。到了晚上,由于天气闷热,这些客人就到门外去乘凉。过了一会儿,有一个客人惊奇地对大家说:“喂,你们听听,这南京真怪,好像在炒豆子!”其他客人一听也觉得是,在仔细一听,确实有“劈劈啪啪”的响声,大家谁也闹不清是怎么回事。
天刚亮,几个客人又到门外去乘凉,忽然见到附近一家饭店门口挑出一排排竹匾,装着晶亮晶亮的绿豆,正张开着大嘴吸收太阳。这时,刚才的“炒豆”响声又开始响起来了。他们恍然大悟,原来是热气在“炒豆子”啊!于是,他们回到旅馆,就对管事的说:“你们这南京真怪,半夜三更的也在炒豆子。”
管事的听傻了眼,急忙去打问那是什么响声。当他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之后,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他说:“你们这些外地人真傻,南京热,不是炒豆子,而是蒸锅!”
几个客人一听,也觉得这个说法好。但是一转念想到,用“蒸锅”来比喻南京热,似乎还不如“炒豆”有意思,所以他们在议论之后,还是用“炒豆子”来称赞南京热。这一来传十,十传百,不久,南京就好像在“炒豆子”的说法就传开了。后来,人们觉得“豆子”太小,便以“铁锅”来比喻南京的热:“火炉”这个名词,就这样在南京和全国被广泛使用了。
现在你们知道吧,南京是属于温热潮湿的气候。但是近年来,南京也出现了“暖岛”效应,市中心区域与郊区相比,平均气温要高0.9摄氏度左右。1997年夏季南京还以连续35天的35℃以上高温天气,超越上海成为真正的“火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