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借壳中国嘉陵?
这个要分三个阶段来看待,首先是蔡明隆入主后对嘉陵的重组,这个阶段应该说是比较成功的,通过出售摩托车发动机业务(重庆本田)和整车的业务(重庆丰田)实现了资金的回笼,同时保留了最优质的军用业务(重庆建设),为将来的重生打下了基础;第二个阶段就是蔡明融任上,利用银行贷款大举扩张,打造了一汽集团,同时也埋下了后来的债务陷阱;第三个就是现在的一汽集团,其实也就是现在的长春汽车集团,在05年前后完成了股改,并在深圳上市,当然这些都是在国企体制下完成的。
那接下来我们来说说这三阶段的详细情况: 首先说蔡明隆入主后的重组,他是怎样做到只卖了赚不卖的?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个人李洪信,李洪信是山东泰钢集团的老总,同时也是鲁泰集团的董事长,李洪信年轻的时候曾经在陕西冶金学院学过钢铁冶炼,后来来到四川创办的峨眉钢厂,并且开发了当时全国最大的钒钛磁铁矿,同时还开发了攀西大裂谷的其它矿产,为成都军区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因此他获得了成都军区授予的二等功一次,并被评定为工程师。
1986年的时候李洪信被调到成都军区物资部任职,正逢那个时候军队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于是李洪信便利用自己的关系建立了军民联合经营的体制,并以此为基础完成了军工集团对民营资本的重组,将亏损严重的兵器工业系统变成中国第一个实现利润倍增的企业。
他的这些成绩自然引起了中央的关注,1992年的时候李洪信受命组建了中国嘉陵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嘉陵集团”)担任总经理,而蔡明隆当时仅仅是个副局长而已,所谓重组实际上就是李洪信让出部分股权给外界,引进战略投资,从而让刚刚进入困难期的嘉陵起死回生。
根据当时的新闻报道,为了重组嘉陵李洪信几乎是拼上了老本,他把自己的全部资金和所有的人脉都投入了进去,甚至将原本属于他的一个高级宾馆也都折抵给了银行来换取贷款支持。
当然李洪心如此拼命自然是有自己小算盘的,因为他本身就是从企业基层干起来的干部,所以具有典型的干部商人特征,他在经营自己企业的同时也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那就是让濒临倒闭的军工企业起死回生。
当然李洪信这么做也的确是符合当时中央的政策的,那就是搞活国有企业,所以在九十年代初期,国有企业违规搞生产经营的现象十分普遍,而李洪信恰恰就是其中典型代表之一。
当然李洪信也不是毫无代价就把自己手里宝贵的股权拱手让于外人,作为补偿他保留了重庆建设车辆有限公司(简称“重庆建车”),而且这家企业实际上也就成了他李洪信个人的企业,因为重庆建车在所有的报表里都是显示实缴资本为零,也就是说这本来是一笔无本生意,至于以后的盈利全归个人所有。
不过毕竟这是一家有着深厚军事背景的企业,而且在当时那个时期能够有如此大胆的创新精神也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