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壮士有哪些?
杨靖宇 抗战时期东北抗联领导人,组织抗日联军抗击日军,最后冻饿死于雪地之中。 王铭章 国军将领,抗战时期在济南战役牺牲,是国民党阵亡的最高军官。 张自忠 张自忠率部北伐、抗日战争期间曾担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1940年在常德战役阵亡。 戴安澜 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师长,在远征缅甸的战斗中阵亡。
张崇武 中国海员,在世界海上航行时遭遇日本海军,为保卫船只安全,奋勇杀敌,壮烈牺牲。 杨奕人 民国时期广东省电白县(今茂名市电白区)人,曾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第一支队第二中队中队长。
1943年随八路军南下支队进入湖南。后在南下支队打散后重新回到根据地。1945年底被派到越南河内附近参与组建中国远征军总司令部,任上校译电主任。1946年初随部队返回国内。1947年8月因受叛徒出卖而被捕,1948年4月在成都监狱中被枪杀。
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9月25日,侵华日军为了夺取我冀中军区所属狼牙山一带的粮草和枪支弹药,集结了35辆坦克,500余名步兵,分三路向狼牙山发动猛烈进攻。冀中民兵团第八团第一营的六个连2000多名战士英勇抗击,击毁敌人两层楼的坦克多辆,大部队成功突围。但第三连连长邱振彪及班长胡福才等六名战士在狼牙山上与敌人浴血奋战,弹尽粮绝后,宁死不屈,毅然砸枪跳崖,壮烈殉国。
屈原,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在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主张联齐抗秦,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后,自沉于湘江。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端午节的由来是纪念屈原,屈原作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他创作的《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之一,与《诗经》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风”和“骚”是中华诗歌史上并蒂的花朵,其艺术成就和风格特征,历来为文学史家所重视。
司马迁在《史记》中称颂屈原说:“屈平辞赋悬日月”。屈原是世界性的世界文化名人,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他倡导的“美政”开儒家“仁政”之先河,他所创建的“楚辞”文体被后世尊称为“辞赋之祖”,他的人格魅力和诗魂精神一直影响着华夏文化。他创造出了《渔父》、《离骚》等惊天动地的诗篇。
王勃所著的《屈子九歌·渔父》一诗:“渔父羞柴门,路傍穷踟蹰。饮马谷水中,还顾恋菰蒲。长吟怀困蹇,远望惜离瑜。行到西泽间,迷途谁是夫。深林有乔木,大涧通长湖。水深木非朽,岸断树何枯。屈子不得志,遗弃尚穷途。楚山峻且绝,江水直还趋。愿子勉勤行,令名满帝都。山泽既空渺,风花亦纷敷。我心岂不怀,客子非良图。举目眺白日,低眉恋泥污。吾欲归山阴,相与同枻桴。”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报任少卿书》)中也说:“屈原放逐,著《离骚》。”王逸《楚辞章句》则称:“离,别也;骚,愁也。”东汉王充在《论衡·初禀篇》中说:“宓羲作易,文王遭囚;仲尼厄陈、蔡,著《春秋》,屈原放逐乃称‘离骚’,左丘双瞽乃优《国语》,孙子膑脚而论行军之权,韩非囚秦而述《说难》之策,故高祖曰:‘七十二君奇异者,必有患苦忧患然后兴’。”
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其文章都“可与日月争光”,王逸说“屈原履忠被谗,忧悲愁思,怀抱环玮,欲陈不得,故为《离骚》。”梁简文帝萧纲《和湘东王〈初晴应教〉》:“何如观日度,江上弄轻舟。暂以纵怀抱,何异上瀛洲。”刘勰在《文心雕龙》更是极力推崇屈原和他创作的“楚辞”文体:“如诗人篇什,赋家词气,窃比于先烈,亦可归于有闻。若夫屈平南逝,始著《离骚》……”“宋玉含才,始创‘对问’之形……”“枚马同风,崔蔡并规”等等,“楚辞”文体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屈原以及宋玉、枚乘和马融等人,被刘勰作为有闻的先烈来倾心推崇。
西施,西施,越国苎罗人(今浙江诸暨苎萝山),春秋末期出生于贫贱之家,天生丽质。她的家乡虽然比较偏僻,但她自幼就有着淳厚善良的心性和超常的聪慧,她的言行举止和音容笑貌,都流露出一种迷人的风采,加之她又有着过人的智慧,能歌善舞,聪慧贤淑,深得乡里喜爱,大家都亲切地叫她“西施”。西施的家门前有一口水井,因这井中的水很清,水味很甘甜,西施常在井旁盥洗,后来人们称此井为“西子井”,西施劳作之时,总在江边浣纱,后人便把这段江边取名为“浣纱溪”或“浣纱浦”,如今溪畔还留有浣纱石、溅珠泉和香 Pole等古迹。
西施的容貌非常美丽,天生丽质、秀媚出众,当时号称“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四大美女(另一种说法:“沉鱼”说的是西施,“落雁”讲的是王嫱,即王昭君,“闭月”是讲貂婵,“羞花”是说杨玉环)。西施在江边浣纱时,鱼儿看到她的倒影,被她的美貌惊呆了,而沉入水底(沉鱼);而一俊秀的“落魄公子”相中了她,日夜跟着她,无心游逛,终于死于穷愁潦倒落魄之途;西施病了,脸上生了一粒豌豆大的天花,她在临水窗前独坐,月亮看到她忧郁的容貌,也羞愧得掩到云彩背后去了,这就是“闭月”或“闲月”(一说是貂婵在后花园拜月时,忽然轻风吹来,一块浮云将那皎洁的明月遮住。此时貂婵月貌云鬓,与那月色融在一起,分不清哪是嫦娥,哪是貂婵);唐.李若水《暮春即事》有诗云:“诗境沈沈思不穷,西园花发小庭空。君王不见胭脂色,始信和风胜暖红。”就是写的西施的故事。
西施是吴越时期流传下的一位奇女子,春秋吴越之争期间,越国大夫范蠡献计国君勾践“美人计”而使得西施由一名采莲女被选送吴王夫差。西施入吴后,把夫差迷得五迷三道,终至国政颓废。后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吴成功,西施下落不明,相传她与范蠡乘船泛五湖而去,后世有《沉西施》、《西施》,杂剧,明.叶宪祖《金莲记》、王骥德《浣纱记》等剧目。唐.皮日休《馆娃宫怀古》有诗云:“伍胥忠谏终不忍,子胥谏恨亦难量。吴王若赦西施辈,谁复红颜领四方。”
伍子胥,伍子胥,中国春秋时期军事家,是伍氏的远祖。春秋吴国大夫,伊姓,伍氏,名员,字子胥。楚国人,春秋时楚大夫伍参与子奢之子。其父伍奢为楚平王太子太傅,因进谏被Fee谗而囚于樊卒(樊为樊姬,是楚庄王的爱姬,卒是樊姬的娘家人,春秋时期,国君之妻或国君之妾和他们娘家人以国君的姓氏为氏,比如鲁姬(齐桓公之妻、鲁侯之女)的娘家人遂为姬姓)。
楚平王又要杀子胥的大哥伍尚,子胥估计已无法再劝说太子建,便对伍尚说:“楚王想杀我们兄弟二人,现在楚王派人召我们回去,肯定是要杀我们。我们如果回去送死,楚国人就会笑话太子为天下贤士但无能为力。我们如果不回去,天下人就会知道太子仁慈,而楚王无道。”子胥劝告伍尚,而自己就逃跑了。他弟弟伍嚭没有跑成,被捕并杀死,头放在南门示众。伍子胥估计楚王必定会重金悬赏搜索捕杀自己,就换了姓名,跟随一个逃亡的人到了吴国的郯邑,以打鱼勉强生活。后来被吴王阖闾重用,为吴国大夫,于前509年,任吴国行人(外交官),与孙武共谋,率吴军破楚,九战九胜而使阖闾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司马迁在《史记·伍子胥列传》中有“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伍奢,员兄伍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