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属于五行属什么?
五行是古代中医借鉴阴阳学说提出来的。五行学说是古代中医理论的精髓,在古代医书里,对五行的描述都是很重要的内容。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组成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可以由此划分为五大类,即所谓“五色配五行”。(所以颜色分五行不是迷信!) 这五个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也可用五行相生相克来表示,如图所示: 中医理论中,人体也是由五脏构成的有机整体,因此五脏之间也存在着上述五行之间的关系——肝属木,心属火,脾土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五脏与五行的关系 中医基础理论中提到,“五脏之气,以通为用”“有诸内必形诸外”,也就是说,内脏功能正常,气血通畅,外在表现一定是健康的。反之,如果内脏功能异常或者失调了,表现出来的就是疾病状态。 而治疗这些疾病,也就是调整脏腑经络的功能,使其恢复“平衡”,就可以使人体恢复到健康状态。 所以,我们日常所说的补阴、补阳其实是纠正脏腑功能失常的表现,其实质是补益相应的脏腑阳气或阴气。而服用药物的时间也有讲究,因为人体的阳气是有昼夜间节律性的,一般在上午7-9点阳气最旺,下午15点左右阳气开始减弱,夜间23点阳气最弱。
补阳的药物最好在上午7-9点服下,此时补阳可事半功倍;而补阴的药最好在下午15点到晚间23点服用,这时消化系统和血液系统的工作效率都比较高,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和阴阳的调和。 当然,这个规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也要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素质而定。例如,有些人脾胃虚弱,消化吸收能力差,即使体质偏阳盛,也不要在中午高温时段进补高热量的食物,以免损伤脾胃,引起腹泻、脘腹胀满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