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保健五行属于什么?

彭焱森彭焱森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中医理论中,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之间存在着生克制化的关系。这种关系是有一定规律性的,如《黄帝内经》所说“肝木克脾土”、“心火克肺金”等,这一般称为“相克”。另外,《黄帝内经》还有“土实不生金,金不生水,水不载木”的说法。这在现代医学看来,也符合营养与代谢的生理功能。从整体角度来认识人体,并以此作为指导思想进行养生保健,是中医一大特点。它所强调的“天人合一”、“顺应自然”以及“五劳六损”等养生观点,对现代人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中医理论认为,自然界有“五色”——青赤黄白黑;也有“五味”——酸苦甘辛咸;还有“五行”——木火土金水;还有“五季”——春夏长夏秋冬。这些自然界的具体事物或特征,在人体方面都有相对的对应关系——青为肝色,红为心色,黄为脾色,白为肺色,黑为肾色;酸为肝味,苦为心生味,甘为脾味,辛为肺味,咸为肾味;春季属木,夏季属火,长夏属土,秋季属金,冬季属水。还有“五音”——宫商角徵羽,与“五行”“五季”相对应。

总之,在中医眼里,天地万物都是相对存在且具有密切联系的物质实体,它们之间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人与自然是紧密相连的一个整体,我们应当尊重这个整体,并在这个整体中寻求健康的途径和方法。

沙佚冲沙佚冲优质答主

五行是我国古代人民对物质世界最简单的认知理论。古人为了方便理解天地万物的运行变化规律,便用五种常见事物的特性来解释事物之间运动变化的关系,分别是木、火、土、金、水,便称为五行。实际上,这里提到的“行”,还有个本意“动作和运行”的意思,也就是说,五行实际上就是用来解释事物之间存在的运动变化规律,这种认知理论就叫五行学说。

这种认知理论看似不科学,但确实古人智慧的结晶。直到现代科学诞生后,才出现了比五行学说更精确、更具有科学性的认知理论。

“金、木、水、火、土”这五个汉字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但是用五行来解释它们时便有了更为抽象的定义。

金,指的是具有“从革”性质的事物。这里“革”是指“变革和肃杀”。那么具有“金”的性质的就包括了:秋季、西方、肺脏、大肠、西部、白色、辛味、体液、悲伤……

木,指的是具有“曲直”性质的事物。那么具有“木”的性质的就包括了:春季、东方、肝脏、胆、东部、青色、酸味、筋膜、怒……

水,指的是具有“润下”性质的事物,那么具有“水”的性质的就包括了:冬季、北部、肾、膀胱、黑味、咸味、骨髓、恐惧……

火,指的是具有“炎上”性质的事物,那么具有“火”的性质的就包括了:夏季、南部、心、小肠、南部、红味、苦味、血脉、喜……

土,指的是具有“稼穑”性质的事物,那么具有“土”的性质的就包括了:脾、胃、长夏(即大约在七八月份)、东南、黄色、甘味、肌肉、怠惰……

当然,以上只是举了些例子说明。总之,只要是具有与“金木水火土”五种性质相类似的事物,都可以用“金木水火土”来解释。换句话说,“金木水火土”实际上只是用五种性质来划分事物的方法。中医用五行来解释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用五行来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在中医中,按照五行理论,将人体的五大脏器和与之相应的五种生理表现联系在了一起。肝和筋,心和脉,脾和肉,肺和皮毛,肾和骨,分别按照五行属性,而彼此合属。同时,中医还根据五行的属性,将五脏的生理运动概括为:肝主疏泄、心主血脉、脾主运化、肺主呼吸、肾主藏精等,从而形成了中医特有的一套五脏藏象学说。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